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茬的意思、回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茬的解釋

同種作物在正茬收獲後複種的那一茬。如:時間不等人,必須抓緊時機種好回茬作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回茬"是一個農業術語,指在同一塊土地上,前季作物收獲後緊接着種植的後一季作物。其核心含義是利用前茬作物收獲後的土地和生長季節,複種下一茬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複種指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回茬(huíchá)指在前一季作物收割後,緊接在同一塊田地裡播種或移栽的下一季作物。例如小麥收割後立即種植玉米,玉米即為"小麥的回茬作物"。該詞強調作物輪作的時序銜接性,常見于一年兩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中。


二、具體應用場景

  1. 時間性

    回茬作物需在短期内完成播種,以充分利用前茬收獲後的光熱資源。如華北地區"麥茬玉米"需在6月上旬小麥收割後搶種,确保玉米在霜前成熟。

  2. 地域性特征

    • 北方暖溫帶:常見"小麥-玉米"回茬模式;
    • 南方亞熱帶:如"早稻-晚稻"雙季連作,晚稻即為早稻的回茬作物。
  3. 技術要點

    回茬種植需配合搶收搶種("雙搶")、免耕直播、稭稈還田等技術,以縮短農耗期,避免季節延誤。


三、農學意義

回茬是複種制度的核心實踐,通過集約化種植提升土地産出率。據中國農業年鑒數據,黃淮海平原采用小麥-玉米回茬模式,可使年糧食産量提高30%–40%,但需注意土壤肥力消耗問題,需配合輪作倒茬或施肥措施維持地力。


參考資料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67頁。
  2.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農業出版社,1991年,"複種"條目。
  3. 中國農業科學院《多熟制農田可持續高産技術研究》,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回茬”是農業術語,指在同一塊土地上,正茬作物收獲後複種的同一作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回茬指在正茬(即一季主要作物)收獲後,再次種植的同一品種作物。例如冬小麥在秋季正茬收割後複種,成為“回茬麥”。

  2. 實際應用
    主要用于輪作倒茬,解決連作問題。如隴東地區回茬冬小麥占正茬面積的25%-30%,可緩解長期連作導緻的土壤肥力下降、病蟲害加劇等問題。

  3. 時間緊迫性
    由于複種需在正茬收獲後快速完成,強調搶抓農時。如“時間不等人,必須抓緊種好回茬作物”的表述常見于農業指導。

  4. 與“正茬”的關系
    正茬是主栽作物,回茬則為其補充。兩者形成輪作體系,既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又能優化作物布局。

如需更完整的農業技術細節,可參考來源、5、7的種植案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念辦護八音會部縣補子蠶麻場私呈紙雠寇醇善儲闱賜紫櫻桃釣台滴水穿石饾版餌敵富勢幹啟高樓寨之戰桂管布和嗊河壖何所不為嘩潰黃鹂留皇雄氏黃鹢籍地機徽矜持不苟錦杠精備浄鞭緊箍咒舊館寇氛林藹鸾氛妙方明保明亮隔摩拂磨形煉性腦球奴隸人盤轉搴手氣湧如山汽油驅率冗官蚋眦聲訊台收榆輸精管術氏冠童牧王瑞為淵驅魚﹐為叢驅爵閑接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