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策的意思、抗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策的解釋

謂揚鞭驅馬。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唐 儲光羲 《終南幽居》詩:“抗策還 南山 ,水木自相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抗策”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作為現代成語(較新用法)

  1. 基本含義:指采取有力措施應對困難,強調勇敢與策略結合。
    • 構成:“抗”表抵抗,“策”表策略,組合後體現積極應對挑戰的态度。
    • 使用場景:多用于形容個人、團隊或國家面對危機時的果斷行動,如“面對疫情,全民抗策”。

二、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1. 字面解釋:指揚鞭驅馬的動作,常見于古詩文。
    • 例證:曹植《洛神賦》中“攬騑辔以抗策”,描述駕車驅馬的行為。
    • 延伸:唐代儲光羲詩句“抗策還南山”亦為此意。

建議:現代語境下若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涉及古籍或詩詞,通常取“驅馬”之義;若為現代文章,則可能指應對策略。可進一步查閱權威詞典或文獻确認具體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抗策

抗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抗”和“策”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抗”字的部首是“扌”,筆畫數為7畫;“策”字的部首是“竹”,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抗策”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用“抗策”表示對抗敵人的政治手段或策略。

繁體

繁體字“抗策”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以“抗策”為例,古代寫法中的“抗”字可能會比現代寫法中的“扌”部分更為明顯;“策”字的“竹”部分可能會更偏向于方形。

例句

1. 在敵人入侵的危急時刻,我們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抗策來應對。

2. 政府采取了各種抗策,以應對經濟危機的挑戰。

組詞

抗擊、抗争、抗敵、策略、策應、策劃

近義詞

對抗、抵抗、抗衡

反義詞

順從、服從、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