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書名。《禮記·禮運》:“我欲觀 殷 道,是故之 宋 ,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 鄭玄 注:“得 殷 陰陽之書也,其書存者有《歸藏》。”
(2).即乾坤。 宋 曾鞏 《謝章伯益惠硯》詩:“聖人智出造化先,始獨俯仰吾坤乾。” 明 宋濂 《景祐廟碑》:“民拜願公毋我捐,俾禾如茨黍蛇蟠。疾害不作福祐緜,公名不朽同坤乾。” 清 恽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 陽明 之弊,颠倒狂聖,反覆坤乾。”
“坤乾”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來源與關聯
“坤乾”是古代典籍名稱,最早見于《禮記·禮運》,其中提到孔子為研究殷商文化,曾參考《坤乾》一書。據鄭玄注解,此書屬于殷商時期的陰陽學說文獻,與《歸藏》相關。
内容性質
該書可能涉及陰陽哲學,反映了古代對天地、自然規律的探索,是研究先秦思想的重要資料。
哲學象征
在《周易》體系中,“坤”代表地、陰、柔順,“乾”象征天、陽、剛健,二者對立統一,構成宇宙的基本法則。例如宋代曾鞏的詩句“俯仰吾坤乾”即以“坤乾”代指天地運行規律。
命名寓意
作為人名或文化符號時,“坤乾”常寄托對包容與進取并存的期許,如“坤”喻指厚德載物,“乾”象征自強不息。
《坤乾》是指《易經》中的兩個八卦:坤卦和乾卦。在《易經》中,八卦是用于占卜和預測的一種符號系統。坤卦代表地,乾卦代表天。坤乾合在一起表示着陰陽的交融與平衡。
《坤乾》兩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土和一,表示了地和天之間的聯繫。坤卦和乾卦的總筆畫數分别是8畫和7畫。
《坤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哲學思想體系,《易經》。《易經》是古代中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它主要研究自然、人事、陰陽等規律,并以八卦形式來表達這些規律。
在繁體字中,坤乾的寫法分别是「坤」和「乾」。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坤乾》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會稍有不同,但整體意義和現代用法并無區别。
1. 坤乾相交,陰陽調和。
2. 春秋之際,坤乾變化萬端。
組詞:坤卦、乾卦、坤道、乾道
近義詞:陰陽、地天、鴻運
反義詞:明、動、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