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謂習大乘求菩薩果者所立的四種大願:一、衆生無邊誓願度;二、煩惱無盡誓願斷;三、法門無盡誓願學;四、佛道無上誓願成。亦省作“ 四弘 ”。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愛敬寺刹下銘序》:“業曠四弘,功侔十力。”《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入慈不捨於四弘,觀察唯除於六道。”參閱《心地觀經》卷七。
四弘誓願是佛教大乘思想的核心發願,指菩薩在修行時為利益衆生所立的四種宏大誓願。以下是詳細解釋:
四弘誓願通常表述為:
部分觀點将四弘誓願類比為“科研崗位守則”,認為菩薩如同助教,需在修行中保持精進、破除舊觀念,以科學态度實踐佛法。這一解讀雖非傳統教義,但提供了新的理解視角。
若需了解更完整的佛教經典依據,可參考《心地觀經》《維摩诘經》等典籍(來源綜合)。
《四弘誓願》是佛教中的重要經典之一,也是十善業的總綱。這四個字代表着佛陀的誓願與教誨。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四”、“弘”和“誓願”三個部分。部首為“四”字的四點,“弘”字的立刀旁,“誓”字的言字旁,“願”字的心字旁。
其中,“四”字有四畫,“弘”字有六畫,“誓”字有六畫,“願”字有十七畫。
在繁體字中,四個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四個字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以研究古文字的專家為準。
學佛人應該時刻牢記《四弘誓願》,努力踐行佛陀的教誨。
四方、四季、弘大、弘揚、誓言、祈願
四個字無明顯的近義詞。
四個字無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