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泥淖的意思、泥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泥淖的解釋

(1) [mud]

(2) 泥濘的低窪地,也指爛泥、泥坑

(3) 比喻艱難而不易擺脫的困境

詳細解釋

(1).爛泥;淤泥。 宋 王安石 《次前韻寄楊德逢》:“翻然陂路長,泥淖困臧獲。” 沉從文 《黑夜》:“兩人把兩支連槽盒子槍、兩把刀,以及一些别的東西,都從泥淖極深的河邊搬到了堤上。”

(2).泥濘的窪地。 宋 張師正 《括異志·德州民》:“泥淖中,足迹長二尺餘。”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旋風暴作,三馬皆驚逸不可止。不趨其家而趨縣城,飛渡泥淖,如履康莊。”

(3).泥爛而滑。 宋 歐陽修 《乞罷上元放燈劄子》:“目下陰雪未解,假使便得晴明,坊市不免泥淖。”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再生》:“遇有橋梁道途朽敝泥淖者,輒出所蓄貲,極力修補。” 許地山 《桃金娘》:“但在大雨滂沱的時候……任她底舞态輕盈,也踏不了泥淖礫場。”

(4).比喻卑下的地位或不能自拔的窘困境地。 明 陳宗之 《漢道》詩:“如何盛明世,栖栖泥淖中。” 秦牧 《藝海拾貝·酷肖》:“在藝術的道路上,‘自然主義’這個泥淖曾經坑害了不少的行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泥淖(ní nào)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詳細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義

    指爛泥淤積的低窪地,即難以行走的沼澤或水坑。

    例:車輛陷入泥淖,無法前行。

  2. 比喻義

    比喻險惡的處境或難以擺脫的困境,常指社會、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困局。

    例:他深陷貪污的泥淖,最終身敗名裂。


二、古籍與權威詞典佐證

  1. 《左傳》中的用例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違于淖”(《左傳·成公十六年》),此處“淖”即指泥沼,印證其本義。

    來源:中華書局《左傳譯注》(2012年版)。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

    明确标注:“泥淖:①爛泥;泥坑。②比喻艱難而不易擺脫的困境。”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3. 《漢語大詞典》釋義

    強調其雙重含義:“淤泥沼澤地”及“比喻困頓之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


三、字源與結構分析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含義 語體色彩
泥淖 強調深陷難脫的困境 書面性強,帶文學性
沼澤 側重自然地貌 中性
深淵 比喻極危險境地,程度更深 更具誇張色彩

五、文學經典用例

  1. 《紅樓夢》第五回

    “掉在泥淖中,污濁不堪”,隱喻人物命運淪落。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2008年版)。

  2. 魯迅《彷徨》

    “脫離舊思想的泥淖”,批判封建思想束縛。

    來源:《魯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3.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2013.

網絡擴展解釋

“泥淖”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權威詞典和百科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分析:


一、讀音與結構


二、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泥濘的低窪地或爛泥、泥坑,常見于沼澤、雨後的泥濘路面等場景。
    例句:“暴雨後,田野變成一片泥淖,難以通行。”

  2. 比喻意義:
    比喻難以擺脫的困境或複雜局面,強調處境艱難且充滿阻力。
    例句:“公司因債務問題陷入泥淖,業務停滞不前。”


三、用法與語境


四、文化引申

在古漢語中,“淖”也隱含“柔軟但危險”的意象,如《說文解字》将其釋為“泥也”,暗喻表面平靜實則暗藏危機的狀态。現代語境下,該詞多用于強調被動陷入困境且需奮力掙脫的處境。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Q八角蓮不佞擦粉塗額産毻差一點徹旦笞杖詞客脆好大美淡忽的竅釣闼對立面敦仁哆啰絨惡事行千裡法塵放湯飛魚鈎風馳電逝鳳裡輔職股指壞嘎嘎謊漢虎步龍行鹣钗箋書晶晶開第誇節诳語榔榆老鬼鄰家笛麟遊六功路塍旅伴馬慵立仗辇洛孽子孤臣哦松排陳槃薄耆名缺課爇客虱處裈中石鬥詩濤雙趺蜀五探阄檀舍挺專童龀武陵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