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師承;效法。《宋書·謝靈運傳論》:“ 王褒 、 劉向 、 揚 、 班 、 崔 、 蔡 之徒,異軌同奔,遞相師祖。”
(2).即祖師。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真六經之羽翼,道義之師祖也。”
(3).稱老師的父親或師父的老師。《西遊記》第十六回:“衆僧道:‘師祖來了。’ 三藏 躬身施禮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師之父·師祖》:“ 魏叔子 《師友行輩議》:德業之師,以父道事之,師之父尊其稱曰祖,師之妻尊其稱曰母,此名之不可殺者也。”《禅林寶訓》卷一:“﹝ 演祖 曰﹞山門執事,知因識果,若師翁輔 慈明 師祖乎。”
“師祖”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師承與效法
指學術或技藝的傳承關系,強調對前人思想、方法的繼承和學習。例如《宋書·謝靈運傳論》提到“遞相師祖”,即指王褒、劉向等人相互效法。
即“祖師”
指某一學派、技藝或宗教的創始人或代表性人物。宋代曾鞏稱歐陽修為“道義之師祖”,即強調其開創性地位。
對師長的尊稱
用于稱呼老師的父親或師父的老師,體現傳統尊師重道的倫理觀。例如《西遊記》中僧人提及“師祖來了”,即指師父的老師。
“師祖”既可指學術傳承關系,也可作為對師長或創始人的尊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在曆史文獻、宗教傳統及通俗文化中均有體現。
《師祖》這個詞是指某一門派的創始人或者第一代傳承人,也可以泛指祖先中的尊者。
師祖的部首是“示”,意為手。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師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師徒制度,意味着學習者向傳授者尋求指導和傳承。師祖作為祖先中的尊者,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被後人所尊崇。
《師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師祖」。
在古時候,師祖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的寫法是「師祖」,其中“師”字的上方加了一個“巾”,表示頭巾,象征智慧和權威;“祖”字則是由“示”和“且”兩個部分組成,寓意着祖先的道德與品德。
1. 我們要尊敬我們的師祖,傳承他們的智慧和精神。
2. 師祖的教誨一直激勵着我們不斷進步。
3. 這個門派的師祖是武林中的傳奇人物。
組詞:師徒、授業、傳承、祖先、教誨。
近義詞:始祖、鼻祖、創始人、先驅。
反義詞:徒弟、後來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