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勉勵;刺激使奮發。《後漢書·陰識傳》:“帝敬重之,常指 識 以勑戒貴戚,激厲左右焉。” 宋 葉適 《胡崇禮墓志銘》:“啟發穎鋭而守以凝固,激厲勇敢而行以和順。” 清 李漁 《憐香伴·搜挾》:“當初雖是他不是,我也虧他激厲了一番,纔有今日。”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風起潮湧的自由戰激厲他們驅逐地主,打破封建遺毒的偶像。”
(2).激烈率直。《南史·範雲傳》:“性頗激厲,少威重,有所是非,形於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及 桓 靈 之世,朝政淆亂,姦臣擅權,士風激厲,以敢為敢言相尚。” 葉聖陶 《城中》:“ 壎伯 似乎已經受了聽衆的暗示,以激厲的語氣繼續說。”
(3).激昂高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益》:“往往鞍馬間為文,橫槊賦詩,故多抑揚激厲悲離之作, 高適 、 岑參 之流也。”
激厲(jī lì)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其核心語義圍繞“激烈、率直”與“激勵、激發”展開,具體釋義如下:
指言語或行為直率剛烈,不避鋒芒。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例句:
“他性情激厲,每遇不平之事,必直言相争。”
此義項強調個性或言辭的銳利特質,常見于古典文獻中對人物性格的描寫。
表示以激烈的方式激發他人意志或行動,含督促、鼓舞之意。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例句:
“将軍激厲士卒,士氣大振。”
此用法多用于曆史語境,體現通過言語或行動調動積極性。
現代漢語中,“激厲”可作“激勵”的異形詞,表“激發鼓勵”之意,但使用頻率較低。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辨析:
“激勵”為規範用詞,如“激勵團隊”;“激厲”多見于早期白話或特定方言。
“激厲”的核心語義古今相通:
其語義演變體現了從具體行為描述到抽象心理影響的轉化。
“激厲”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解釋:
勉勵、激發
指通過言語或行動刺激他人,使其精神振奮、努力進取。例如《後漢書·陰識傳》記載漢明帝以陰識為例“激厲左右”,《三國志·曹仁傳》也提到曹仁“激厲将士,示以必死”。
激烈率直
形容言行直接且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如《南史·範雲傳》描述其性格“性頗激厲,少威重”,元代劉祁《歸潛志》稱士人“以敢為敢言相尚”。
激昂高亢
多用于形容情緒或聲調的高昂狀态。例如清代林則徐詩句“庶持激厲心,十駕勉追骥”中體現的奮進情緒。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3、5、6、7的文獻例證及解釋)
阿嬌安國甯家闇穢阿章白雲謡包夥把箱扁锉漕贈長箋剗棄朝氣勃勃乘鸾詞賦科崔蔡打兌當間黨約電磁感應鬥莽鵝蛋臉芬蒀負痾何極橫斜畫閣會兵堅苦糾掾客民刻時困殆曆莢離遷鸾枝花淪浃綿天抹倫嫔德鯆門奇标軟腳酒桑樞甕牖曬圖膻芗升降申擢十裡洋場視印叔丈太翁添禍鐵流同心合意吐咬偉論文邪五鼎芝消寒會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