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下的意思、納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下的解釋

(1).采納下面的意見。 漢 王符 《潛夫論·明闇》:“故人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誣,而遠人不得欺也。”

(2).交下。《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孔明 曰:‘将軍要去,誰為副将?’ 忠 曰:‘老将 嚴顔 ,可同我去。但有疏虞,先納下這白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納下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語義圍繞“接受”與“謙卑”展開,具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1. 接納下屬或采納建議

    指上位者以包容态度接受臣屬或地位較低者的意見。《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例如《後漢書·公孫述傳》載“謙恭納下”,體現君主對臣民意見的重視。古籍中常以“納下問”“納下言”形式出現,強調虛心聽取的态度。

  2. 繳納賦稅或貢品

    《漢書·食貨志》注疏中将“納”解作“入也”,與“下”組合特指向官方繳納錢糧物資。如《宋史·食貨志》載“民戶歲納下供絹帛”,此處“納下”指百姓向朝廷履行賦稅義務,體現該詞在財政領域的特殊用法。

  3. 佛教語境中的謙卑修行

    《法華經玄贊》等佛典文獻中,“納下”延伸為修行者以謙卑姿态接受佛法教義。《大正藏》第34冊釋義:“納者受也,下者卑也”,強調信徒應如器皿般低垂以盛接法雨,此用法多見于禅宗語錄及佛教儀軌文書。

網絡擴展解釋

“納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分為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采納下屬意見
    指上級接受或聽取來自下級的建議、批評等。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強調領導者應廣泛聽取意見以公正決策。例如,漢代王符《潛夫論·明闇》提到:“人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誣,而遠人不得欺也。”。

  2. 交下、交付任務
    表示将事務或責任交給下屬處理。如《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中,黃忠對諸葛亮說:“但有疏虞,先納下這白頭。”。

二、使用場景

三、例句參考

四、相關詞彙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潛夫論》《三國演義》等古籍,或通過查字典類工具進一步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埃芥安妥般倕比譬撥落承旨赤留出律赤鴈船艙楚鉗陡頓短衫堵口煩多放從發耀斐然向風焚軌父與子官序故壤故俗環聚互插混芒賈店解戰警迹人敬如上賓經堂酒刺灸發九綱撈稻草冷俊律服眉棱悶葫蘆罐兒平凡小事毗佐千鈞棒乾文僑松清涼青雲志嚅嗫散赈少奶深根固蔕史傳逝死疏廢術鹄水粉畫它界逃形苕苕帖試籊籊通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