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政的意思、五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政的解釋

(1).五辰,五星。《鹖冠子·夜行》:“陰陽,氣也;五行,業也;五政,道也。” 陸佃 注:“五辰也。在天成象,故曰道。”

(2).五行之政。古代以五行分主四時,即指四時之政。《大戴禮記·盛德》:“均五政,齊五法。” 王聘珍 解诂:“五政者,明堂月令所施於四時者也。”《孝經緯鈎命決》:“春政不失,五穀蘖;初夏政不失,甘雨時;季夏政不失,地無菑;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病。五政不失,百穀稚熟,日月光明。”

(3).五項政治措施。 漢 荀悅 《申鑒·政體》:“興農桑以養其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是謂五政。”

(4).謂五常之政。 漢 揚雄 《法言·問道》:“五政之所加,七賦之所養。” 李軌 注:“五政,五常之政也。”參見“ 五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政”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考源

“五政”是中國古代政治哲學中的重要概念,特指君主治理國家必須推行的五項核心政務。其具體内涵因典籍記載略有差異,但核心均指向順應天時、規範人事的治國方略。以下為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順應四時的五項要務

最主流的解釋源自《大戴禮記·诰志》及《荀子·王制》,指君主按四季(含季夏)特性推行的政務:

  1. 春政:司農事,督春耕(《漢語大詞典》);
  2. 夏政:行賞賜,安賢能(《經義述聞·大戴禮記中》);
  3. 季夏政:興教化,正禮樂(《禮記·月令》鄭玄注);
  4. 秋政:施刑獄,禁奸邪(《荀子集解》);
  5. 冬政:修祭祀,固封疆(《中國古代名物大典》)。

    此說強調“法天而治”,将自然時序與人文政令相統一。

二、曆史流變:漢代緯書中的異說

漢代《尚書大傳》提出另一體系,以“天子五政”為核心: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語境中,“五政”可泛指綜合性治理體系,如:


學術參考依據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五政”詞條釋義;
  2. 王引之《經義述聞》(中華書局,1982)對《大戴禮記》的考據;
  3. 《緯書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輯錄《尚書大傳》佚文;
  4. 陳戍國《禮記校注》(嶽麓書社,2004)對月令制度的分析;
  5. 俞榮根《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論刑政與時節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五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

1.五辰/五星(天文概念)

2.五行之政(四時政令)

3.五項政治措施(施政綱領)

4.五常之政(倫理教化)


“五政”的釋義因文獻而異,主要涵蓋天文、四時治理、具體政策及倫理層面。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鹖冠子》《大戴禮記》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職把柁長江中下遊平原車藩赤骨立赤身綢固船楫舛令春霭刺旦村戍登高望遠動車敦儉風馳霆擊寒溼恒品合生虹旃穢用鹄望講好交卷精新巾衣君魚保境可望而 不可即量變曆階龍袍美懋妙教末杪凝陰破約撲蚩千載一逢清交素友窮富極貴期親虬髯翁攘雞軟半蛇銜世用水遞鋪宿胥探撮堂眷歎異脫脂外大父相驅祥祯仙井監小談校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