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牀足,得二十餘歲,老人死,移牀,龜尚生不死。”後因以“龜牀”指隱者的卧具。 唐 陸龜蒙 《幽居賦》:“龜牀鹿幘,訝将隱兮何遲;橡飯菁羹,笑謀生之太簡。”
“龜床”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故的詞彙,其含義與隱士生活、長壽意象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典故出處
根據《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補錄)記載,南方有位老人用龜來支撐床腳,二十餘年後老人去世,移開床時龜仍存活。這一故事成為“龜床”的文學意象來源,後多指隱士的卧具,象征清貧而超脫的生活狀态。
文化象征
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長壽與祥瑞,“龜床”不僅指代隱士的簡樸用具,也暗含對主人德行與壽命的贊頌,如庾信《小園賦》中“支床有龜”即呼應此意。
唐代詩人陸龜蒙在《幽居賦》中寫道:“龜床鹿帻,訝将隱兮何遲;橡飯菁羹,笑謀生之太簡。”,此處“龜床”與“鹿帻”(鹿皮頭巾)并列,凸顯隱士遠離世俗、安于清貧的形象。
“龜床”一詞通過典故将龜的長壽特性與隱逸生活結合,既描繪了物質上的簡樸,又寄托了精神層面的超然,常見于古代詩文表達對隱者品格的推崇。
《龜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龜殼做成的床。它可以拆分為「龜」和「床」兩個部分。其中,「龜」是表示龜類動物的字,它的部首是「⺧」,共有四畫;「床」是表示床具的字,它的部首是「廣」,共有三畫。
《龜床》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儀器》中,形容皇帝用龜殼制成的床。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龜殼制成的床具在一些博物館中展示。
在繁體字中,「龜床」的寫法為「龜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龜床」的寫法為「龜牀」。在古籍中或古代文獻中,我們可能會見到這個寫法。
1. 皇帝坐在龜床上,看着臣子們奏事。
2. 博物館裡展示的龜床展現了古代宮廷生活的奢華。
組詞:龜殼、龜缸、龜鼈、床具、床上
近義詞:龜狀床、龜背床、龍床
反義詞:凳子、席地而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