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物的意思、備物的詳細解釋
備物的解釋
(1).備辦各種器物。《易·繫辭上》:“備物緻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孔穎達 疏:“謂備天下之物,招緻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為天下之利。”《國語·楚語下》:“夫神以精明臨民者也,故求備物,不求豐大。”《後漢書·隗嚣傳》:“雖未備物,神明其舍諸。”
(2).指儀衛、祭祀等所用的器物。《左傳·定公四年》:“備物典策,官司彜器。”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雲:“當謂國君威儀之物,若今繖扇之屬。”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下》“備物典策”:“備物即服物也。經傳多言服物……‘服’與‘備’古字通。”《文選·幹寶<晉紀總論>》:“始當非常之禮,終受備物之錫。” 張銑 注:“備物,謂祭器之物。”《梁書·皇後傳·高祖丁貴嫔》:“遺備物乎營寝,掩重閽於窒息。”《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康七年》:“備物典策,皆從殊禮。” 胡三省 注:“餘謂車輅、旂章、弓矢、斧鉞,皆可以言備物。”
詞語分解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
- 物的解釋 物 ù 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事物。生物。物體。貨物。禮物。文物。物價。物質。地大物博。物極必反。 内容,實質: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群衆的批評)。待人接物。物望所歸(衆望
網絡擴展解釋
“備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指提前準備好所需的物品,強調日常生活中的周全準備,以确保事務順利進行。例如:旅行前收拾行李、活動前籌備物資等場景均可使用該詞。
二、特殊語境中的含義
在古代典籍和禮儀場合中,其含義進一步延伸:
- 備辦特定器物:如《周易·系辭上》提到的“備物緻用”,指為實用目的準備器物。
- 指代儀衛或祭祀器物:如《左傳·定公四年》中“備物典策”,特指祭祀、典儀所用的禮器或儀仗用具。
補充說明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文或學術讨論中。
- 部分文獻(如《國語》《後漢書》)還通過“備物”強調對細節的重視,如“求備物,不求豐大”,即注重完備而非數量多寡。
建議在具體語境中結合曆史背景或使用場景來理解其确切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備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準備物品或整理物品。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備”和“物”,其中,“備”的部首是“貝”,“物”的部首是“牜”。總共包含了10個筆畫,分别是:“夂、一、一、一、一、一、丨、丶、丶、二”。
《備物》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字,是由“備”和“物”組成的。它的繁體字形式是「備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是“䇼物”。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備物》的例句:
1. 今天我要備物去旅行。
2. 他整理房間,備物整齊。
3. 出門前你需要備物嗎?
一些與《備物》相關的詞語包括:準備、整理、收拾等。這些詞語都有類似的意思,可以互相替換。
與《備物》相反的詞語是:亂放、散亂、雜亂等。它們表示不整齊、沒有準備的情況。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我願意繼續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