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敲打車轅中樂成聲。 漢 崔駰 《上四巡頌表》:“ 唐 虞 之世,樵夫牧豎,擊轅中《韶》,感于和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擊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敲打車轅以發出樂聲,常被引申為對民間歌謠或質樸藝術的比喻。以下是詳細解釋:
“擊轅”字面指敲打古代車輛前端的直木(轅),使其發出節奏或樂聲。這一行為最初可能源于勞動或生活中的即興創作,後逐漸被賦予文化内涵。
“擊轅”從具體動作發展為文化符號,既反映古代對民間智慧的重視,也體現文學創作中對“雅俗共賞”的追求。需注意其語境多用于褒義,強調藝術源于生活。
擊轅(jī yu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擊”和“轅”,共有13個筆畫。
“擊”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打擊、攻擊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扌”,常在動詞中作為動作的手勢部分。它是形聲字,字形表示“以手搏打”的樣子。
“轅”是一個邊旁,表示車轅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車”,表示與車輛相關的含義。
《擊轅》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典籍《周禮》。它原義指的是在車轅上敲擊以示警示,以及在車前給馬牽引以讓車輛返回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擊轅的寫法為“擊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擊轅的舊體字寫法為“擊轅”。
以下是擊轅的例句:
以下是與擊轅相關的組詞:
以下是擊轅的近義詞:
以下是擊轅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