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o Guanzhong] (1330?—1400?) 中國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别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作品有《三國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雜劇有《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三種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其姓名含義可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如下:
一、姓名釋義
•羅:姓氏,源于古國名“羅國”,後以國為姓,象征網羅智慧、包羅萬象。《說文解字》釋為“以絲罟鳥”,引申為搜集、囊括之意。
•貫:動詞,本義為穿連、貫通。《說文解字》注“貫,錢貝之貫”,後衍生為“貫穿古今”“學貫中西”,喻學識淵博、融會貫通。
•中:方位詞,指中心、核心,亦含“合乎”“達到”之義,如“中庸”“中正”,體現其創作追求平衡與深度。
全名寓意:集百家之長,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彰顯其文學集大成者的地位。
二、生平與成就
羅貫中籍貫山西太原(一說錢塘),生平史料較少,據《錄鬼簿續編》載,其“號湖海散人”,與施耐庵為師徒關系。代表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首部長篇章回體曆史小說,以“七實三虛”手法重構三國史詩,奠定曆史演義文體範式。另著《三遂平妖傳》《隋唐兩朝志傳》等,對後世小說、戲曲影響深遠。
三、權威評價
•文學史地位: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三國演義》“皆排比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間亦仍采平話,又加推演而作之”,肯定其史料整合與藝術再創作價值。
•文化影響:其作品塑造的忠義觀(如關羽)、智謀哲學(如諸葛亮)深度融入民族精神,《大英百科全書》列為“中國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參考來源:
關于“羅貫中”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祖籍山西太原府。他是中國章回體小說的奠基人,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小說之王”。
羅貫中首次将章回體小說體制定型,并在叙事結構和人物塑造上取得突破。其作品融合曆史真實與藝術虛構,成為後世曆史演義小說的典範。魯迅評價其“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兼具雅俗共賞的特點。
關于他的籍貫存在争議,部分記載為山東東平,但多數文獻支持山西太原說。生卒年亦無确切記載,學界普遍采用“約1330—1400年”。因古代戲曲小說家地位較低,正史無傳,生平主要依靠《錄鬼簿續編》等民間資料考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文學史著作或古籍《錄鬼簿續編》。
包囊岔子船舶國籍傳為笑柄脣揭齒寒鏦铮帶答不理點石術惰怠燔香頂禮飛乙工機恭奴廣樂過午诃斥橫驅虹草鴻節猾頭隳硩降敕監考曒曒究微究尋空萊跨馬鞍聩眊老悖聊表寸心靈誨迷懞皮子前因後果瓊翰瓊畟戎翟詩侶瞬目伺觇死孝酸苦碎蟲零杵瑣結探投韬含挑擔子跳駭髫童退化外部設備逶逝聞達穩坐釣魚船舞曲相輔蚿蝝喜劇席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