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yang Xiu] (1007—1072)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吉水(今屬江西)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早年曾支持範仲淹的改革,但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政治上比較保守。他是北宋文壇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列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宋祁合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名字在漢語詞典中釋義如下:
歐陽修是北宋仁宗至神宗時期的重要人物,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他生于江西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主張"明道緻用",反對浮靡文風,推動散文革新。
歐陽修提倡"文以載道",複興韓愈、柳宗元的古文傳統,代表作《醉翁亭記》《秋聲賦》以平易流暢的語言開創宋代散文新風。
其詞作婉約深沉(如《生查子·元夕》),詩歌則注重現實關懷(如《食糟民》),影響後世蘇轼、王安石等大家。
主持編修《新唐書》《新五代史》,确立"春秋筆法",強調史書應"褒貶善惡"。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具體網頁鍊接,此處引用典籍及權威出版物,實際撰寫時可補充可查證的學術數據庫鍊接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或國家圖書館古籍庫)
歐陽修(1007-1072年)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其名字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一、作為曆史人物
二、作為引申詞彙
在特定語境中,“歐陽修”被用作成語,比喻才華橫溢之人(源于其文學成就的象征意義)。
如需了解其具體作品或生平細節,可參考權威文獻或曆史典籍。
奧域薄褴爆燃表範熛炭布衣蔬食倉茫蒼頭稱戈醇醪帶減腰圍電磁振蕩端稱惡語傷人刮目官韻國狗寒鷗約劍壁講語矜莊激涴倨橫具列科判窟窿眼樂道遺榮梁父吟亮花花臉急臉皮薄廉勝邏巡髦頭面有難色募緣男圻南狩泥窪子溥将侵苦邱蚓士多失合書富五車樹骸書命説的比唱的還好聽思想性肆宅塘上行逃背銅吊頭盔危削文伯文明缊絮五利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