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絃的意思、風絃的詳細解釋
風絃的解釋
亦作“ 風弦 ”。指風吹物體發聲。 唐 白居易 《琴》詩:“置琴曲機上,慵坐但含情。何煩故揮弄,風絃自有聲。” 唐 李商隱 《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詩:“露索 秦 宮井,風絃 漢 殿筝。” 劉學锴 餘恕誠 集解:“此風筝係懸挂於屋簷下之金屬片,風起作聲,故稱風筝。” 清 厲鹗 《同嘯齋西疇暮遊惠山至泉上》詩:“嵓桂何處開,妙香時一送。不逢片月生,風弦為誰弄。”
詞語分解
- 風的解釋 風 ē 風 ě 均見“風”。 筆畫數:; 部首:風; 筆順編號:
- 絃的解釋 絃 á 同“弦”①②⑥。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風絃”(亦作“風弦”)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意象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一、詞義解釋
指風吹物體時自然發出的聲響,常用于描繪自然與器物的和諧共鳴。該詞由“風”與“弦”組合而成,原指琴弦被風撥動發聲,後引申為風吹其他物體(如金屬片、檐鈴等)産生的樂音。
二、文學引用
- 唐代詩詞
- 白居易《琴》詩:“何煩故揮弄,風絃自有聲”,以風吹琴弦暗喻自然之音勝過人為彈奏。
- 李商隱《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提及“風絃漢殿筝”,劉學锴、餘恕誠注解此處“風筝”實為屋檐下風動發聲的金屬片。
- 清代作品
厲鹗詩中“風弦為誰弄”延續了這一意象,強化自然聲響的寂寥美感。
三、結構與用法
- 拼音:fēng xián。
- 詞性:名詞,多用于詩歌對仗或意境營造。
- 同義擴展:可指代風鈴、檐馬等受風發聲的器物(注解)。
此詞體現了古典文學中“天人合一”的審美觀,通過自然現象與器物的關聯,傳遞含蓄的抒情效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絃》是一個漢字詞,字面意思是“風中的琴弦”。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風”(風)部首,右邊是“絃”(弦)部首。它的筆畫數目共計16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音樂樂器,比如古琴、古筝等,在風中彈奏時,琴弦會發出悠揚的音樂聲,寓意着音樂與自然的和諧。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風絃」。
古時,「風絃」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風」字使用繁體寫法「風」,其形狀與「風」相似,隻是多了一個撇。而「絃」字則使用繁體寫法「絃」,其右邊的「糸」字表示絲繩,向下的彎曲部分表示被拉緊的琴弦。古時的寫法更加方正而剛硬。
以下是「風絃」一詞的例句:
1. 風中的琴弦聲悠揚動人。
2. 他的琴藝使得每根音弦都能發出動聽的音樂。
與「風絃」相關的詞語有:
1. 弦樂:表示使用弦樂器演奏的音樂。
2. 古琴:一種古代琴弦樂器,古時常用的一個悠揚的樂器。
3. 音律:指音樂中的各種音的頻率與時值的比例關系。
4. 音樂:一種通過聲音的創造和組合來表達情感和美感的藝術形式。
「風絃」的近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選擇合適的詞語,比如「風中的琴音」或「風中的弦樂聲」等。至于反義詞,「風絃」的意義比較具體,缺乏與之完全相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