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粱。《古謠諺·嘉靖初童謠·二申野錄》:“ 嘉靖 二年半,秫黍磨成麵。東街咽瞪睛,西街吃磨扇。”
“秫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秫黍”指高粱,是一種常見的糧食作物。該詞在古籍和民謠中均有使用,例如明代《古謠諺》中記載:“嘉靖二年半,秫黍磨成面”()。其名稱可能源于高粱的黏性特征(“秫”本指黏性谷物,“黍”原指黃米,組合後特指高粱)(、)。
明代民謠提到用秫黍磨面,側面反映其作為主食的用途(、)。此外,“秫米”“秫稭”等詞也關聯高粱的籽粒和莖稈()。
高粱可釀酒、制糖或作為飼料,兼具經濟與食用價值。部分地區仍沿用“秫黍”這一古稱。
“秫黍”是高粱的古稱,詞義明确且多用于曆史文獻。如需更詳細的植物學分類或方言差異,可進一步查閱農業相關典籍。
秫黍是指一種古代糧食作物,在現代也稱為小米。它屬于禾本科植物,是中國傳統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秫黍的部首是禾,它的筆畫數分别是10畫和12畫。
秫黍詞源于古代漢字,秫指的是秫子,即小米;黍指的是黍稷,即粟。古人将這兩個詞合并起來,形成了秫黍。
秫黍的繁體字為稌黍。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秫黍的寫法有所不同。秫字舊時寫作䊆,黍字舊時寫作麶。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1. 農田裡一片金黃,到處都是成熟的秫黍。
2. 他種植了一大片秫黍,收獲非常豐富。
組詞舉例:秫黍糕、秫黍面、秫黍飯、秫黍粥
近義詞舉例:小米、谷子、粟子
反義詞舉例:稻谷、小麥、玉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