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大的松樹。《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喬松,隰有遊龍。” 漢 馬融 《廣成頌》:“陵喬松,履脩樠;踔攳枝,杪标端;尾蒼蜼,掎玄猨;木産盡,寓屬單。” 明 沉鲸 《雙珠記·人珠還合》:“特俾絲蘿,得附喬松。”
(2).古代傳說中 王子喬 和 赤松子 的并稱。兩人均為傳說中的仙人。《戰國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授之,必有 伯夷 之廉,長為 應侯 ,世世稱孤,而有 喬 松 之壽。”《三國志·魏志·董昭傳》:“居有 泰山 之固,身為 喬 松 之偶。”《三國演義》第一○二回:“但存忠孝節,何必壽 喬 松 。”
“喬松”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成語意義
“喬松”原指高大的松樹(),後引申為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能夠在誘惑或困境中堅守正道。例如在《詩經·鄭風·山有扶蘇》中,“山有喬松”即用自然景物隱喻人的品格()。
神話人物
指古代傳說中的兩位仙人“王子喬”和“赤松子”的并稱,象征長壽與超脫凡塵()。
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學細節,可參考中的詳細分類信息。
喬松是一個具有深刻含義的詞彙,它表示高大挺拔的松樹。松樹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視為堅強、長壽和經久不衰的象征。
喬松的部首是木,它是由左右兩個筆畫組成的。其中,“丿”表示“乙”的左邊豎,稱為橫折,它是由上到下的一筆;“一”表示橫線,它是由左到右的一筆。
喬松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朝的《詩經》中,但它在古代的表達方式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這個詞的正式出處是出自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範晔集》中的《曆代名賢碑銘序》。
喬松的繁體字是「喬松」,在繁體中,「喬」字的「丿」和「一」的結構更加明顯,而「松」字在形狀上稍有不同。
在古代,喬松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喬」字在古時的寫法可能更加簡單,隻有兩個筆畫,類似于現代的「丿」字;而「松」字更接近其象形意義,類似于現代的「木」字加上一個更長的「橫」字。
1. 山坡上的喬松紮根深入,挺拔的身姿令人贊歎。
2. 即便遭受了風雨的摧殘,喬松依然屹立不倒。
1. 喬木:指生長高大、足以喬立天際的樹木。
2. 林松:指生長在森林中的松樹。
3. 拔山喬木:形容人的膽識和氣魄像喬木一樣高大與堅強。
1. 高大:形容物體在垂直方向上伸展較高。
2. 雄偉:形容山勢或建築物氣勢磅礴、宏偉壯觀。
3. 壯觀:形容景物或事物宏大、引人注目。
1. 矮小:與高大相對,形容物體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較低。
2. 消瘦:與壯觀相對,形容物體在體積或形态上較為纖細或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