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印度 。以其地多象,故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序論》:“故象主之國,躁烈篤學,特閑異術,服則橫巾右袒,首則中髻四垂,族類邑居,室宇重閣。” 杜甫 《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之四“ 勃律 天西采玉河, 堅昆 碧盌最來多” 清 錢謙益 注:“象主, 印度國 也。”
“象主”是一個漢語詞語,指代印度,因其地多象而得名。以下為詳細解釋:
“象主”讀音為xiàng zhǔ,是古人對印度的别稱。該詞源自印度盛産大象的地理特征,通過借代方式形成。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序論》中提到“象主之國”,進一步印證了這一稱呼的由來。
印度大象在宗教、軍事等領域有重要地位,如佛教經典中常提及大象,古代戰争亦用象兵。這種文化符號促使“象主”成為印度的代稱。
英文釋義為India,體現其直接對應關系。部分文獻(如詩詞)中也會用此詞代指印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大唐西域記》或相關古籍注釋。
《象主》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和“主”兩個部分。
1. 部首:⺧(象部)
2. 筆畫:象部2畫,主部5畫
3. 來源:《象主》是根據象形字“⺧”和“主”而組成的詞語,表示“主宰、掌控事務的人或事物”,形象像象象背著東西,這時牠是主掌事務。
4. 繁體:象主(無)
5.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種是類似于篆書,每個字形繁複,且沒有固定的筆畫數量。因此,無法給出準确的古代寫法。
6. 例句:他是這個項目的象主,負責整個計劃的執行與管理。
7. 組詞:象形、象征、象徵性、象棋
8. 近義詞:主宰、掌控、領導
9. 反義詞:從屬、隨從、被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