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除正的意思、除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除正的解釋

授予正官。《晉書·王猛載記》:“ 堅 遣 猛 於六州之内聽以便宜從事,簡召英儁,以補 關 東守宰,授訖,言臺除正。”《資治通鑒·晉簡文帝鹹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除為正官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除正”一詞的解釋,綜合多個來源的信息可分為以下三部分:

一、曆史含義 該詞源于古代官職制度,指授予官員正式職位或轉正為實職官銜。例如《晉書·王猛載記》記載,前秦君主苻堅派王猛選拔人才,經考核後“授訖,言台除正”,即由尚書台正式任命為實職官員。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明确解釋為“除為正官也”,即從代理轉為正式官職。

二、出處與用法 主要見于《晉書》《資治通鑒》等史書,屬于古代政治術語。其構詞法中“除”指任命官職,“正”指實職而非虛銜。例如:“簡召英俊,以補關東守宰,授訖,言台除正”。

三、其他注意事項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将其解釋為“排除邪惡,維護正義”的成語,但此釋義在權威古籍中未見依據。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誤用或混淆,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官職任命含義為準。

建議需要具體分析文本語境,若涉及古代職官制度則取原義,若現代使用需謹慎核查是否屬于新造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除正的意思

《除正》意思是除去,剪去正面的東西。它可以用來形容清除、剪去或去掉某物或某事物的一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除正》的部首為“亻”和“止”,其中“亻”表示人,而“止”表示腳步。

它的筆畫數為11畫,屬于較為複雜的漢字。

來源與繁體

《除正》是一個古代漢字,源于中國古代文化。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仍然是“除正”這兩個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以《除正》為例,古代人在書寫時,可能會采用一些與現在不同的寫法。

例句

1. 他決定除正這間屋子裡的舊家具,換上新的。

2. 這個房間太亂了,我得除正一下,整理一下。

組詞

除外、除夕、清除、剪除、剪正等

近義詞

去除、排除、消除、剔除

反義詞

添加、增加、保留、存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