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ird cage]∶鳥籠
(2) [deadening confinement in art,literature;place of confinement as a bird cage]∶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1).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不自由的境地。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唐 韋應物 《憶沣上幽居》詩:“一來當復去,猶此厭樊籠。”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二折:“我本為厭紅塵跳出樊籠,隻待要撥開雲霧登丘隴,身世外無擒縱。”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進了中學隻有二年,就胡裡胡塗地被人送進了這個精神上的樊籠。”
(2).指囚籠。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蓮教》:“請甲士千人,圍其第,妻子皆就執。閉置樊籠,将以解都。”
“樊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樊籠”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由與自然的追求,尤其在隱逸文學中成為經典意象。其核心在于通過具象的“籠”映射抽象的精神困境,如中提到的“脫俗網以修真”。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完整内容。
樊籠(fán lóng)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鳥籠”的意思。這個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樊(fán)和籠(lóng)。
段落二:樊的部首和筆畫樊字的部首是木,它包含13個筆畫。樊字的繁體字是樊。
段落三:籠的部首和筆畫籠字的部首是竹,它包含10個筆畫。籠字的繁體字也是籠。
段落四:樊籠的來源和古時候漢字寫法樊籠這個詞組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三十年》:“晉荀吳使其家人缋鳥于樊籬之下。”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樊字和籠字的形态可能會有所不同。
段落五:樊籠的例句小鳥被關在樊籠裡。
段落六:樊籠的組詞樊籠可以與其他詞組搭配,例如:樊籬(fán lí)- 指用籬笆圍起來的鳥籠。
段落七:樊籠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樊籠的近義詞有鳥籠、鳥舍。樊籠的反義詞可以是自由與沒有束縛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