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驗的意思、符驗的詳細解釋
符驗的解釋
亦作“ 符騐 ”。 1.憑據;證件。《荀子·性惡》:“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引之 曰:“符驗即符節。《哀公六年公羊傳》注:節,信也。《齊策》注:騐,信也。或言符節,或言符騐,或言符信,一也。”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四折:“ 白士中 雲:你憑着甚麼符騐來拏我?衙内雲:我奉聖人的命,有勢劍金牌,被盜失了,我有文書。”《明史·職官志三》:“符驗之號五:曰馬,曰水,曰達,曰通,曰信。符驗之制,上織船馬之狀,起馬用‘馬’字,雙馬用‘達’字,單馬用‘通’字,起船者用‘水’字,并船用‘信’字。親王之藩及文武出鎮撫,行人通使命者則給之。”
(2).應驗;符合。《漢書·杜欽傳》:“跡 三代 之季世,覽 宗 宣 之饗國,察近屬之符驗,禍敗曷常不由女德?”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元嘉曆表》:“又史官受詔,以土圭測景,考校二至,差三日有餘。從來積歲及 交州 所上,檢其增減,亦相符騐。”《舊唐書·方伎傳·張獻甫》:“數顧問災異,事皆符驗。”
詞語分解
- 符的解釋 符 ú 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将用的憑證:虎符。符信。符節。 代表事物的标記、記號:符號。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畫的驅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符咒。護身符。 古代稱祥瑞的征兆:符瑞。符應(
- 驗的解釋 驗 (驗) à 檢查,察看:驗核。驗血。驗屍。驗光。驗證。 效果,有效果:驗方。靈驗。應驗。效驗。屢試屢驗。 證信,憑據:何以為驗?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符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作為憑據或證件
- 定義
指古代用于驗證身份或命令的憑證,類似“符節”。例如調兵時需持右半符與左半符驗合,軍隊才可行動。
- 具體用途
- 明代符驗分為不同類别:調動馬匹用“馬”“達”“通”,調船用“水”“信”等。
- 官員出使、親王就藩時需攜帶符驗作為通行證明。
二、表示應驗或符合
- 定義
指事物與實際結果相符合,或預言得到驗證。
- 實例
- 《漢書》提到通過符驗可追溯曆史禍敗的根源。
- 南朝何承天用符驗描述曆法測算與實際天象的吻合。
“符驗”既指實物憑證(如軍事、行政文書),也指抽象的邏輯或事實印證。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側重不同,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漢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符驗》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符驗》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對符咒進行驗證或驗證符咒的效果。符咒是一種用來祈福、保護或驅邪的道家符箓,而《符驗》則表示對這種符箓進行驗證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符驗》的部首是「⺮」,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符驗》是漢字詞語的組合,由「符」和「驗」兩個字組成。其中,「符」表示符箓或符咒,「驗」表示驗證。
繁體
《符驗》的繁體字為「符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符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大體上仍保留了「符」和「驗」兩個字的基本形狀,隻是可能有細微的變化。
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時間進行《符驗》,以确保符箓的有效性。
2. 請找一位懂得《符驗》的專家,為這個符咒進行驗證。
組詞
一些與《符驗》相關的詞語有:祈福、符箓、道家、保護、驅邪等。
近義詞
與《符驗》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符咒驗證、符箓驗證等。
反義詞
與《符驗》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是沒有特定詞語,但可以用「取消驗證」表示不對符箓進行驗證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