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省稱“ 龍亶 ”。傳說中能辟邪的龍胸前骨。《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怎的叫作龍亶石呢?大凡是個虎,胸前便有一塊骨頭,形如‘乙’字,叫作‘虎威’,佩在身上,專能避一切邪物;是個龍,胸前也有一塊骨頭,狀如石卵,叫作‘龍亶’,含在口裡,專能避一切邪氣。”
“龍亶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之物,具體解釋如下:
據《兒女英雄傳》記載,龍亶石是龍的胸前骨,形似石卵,具有辟邪功能。與“虎威”(虎胸前的“乙”字形骨)對應,二者分别能避邪氣和邪物。古人認為将其含在口中可抵禦邪祟。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和民間傳說,反映了古代對龍的神化想象及對辟邪法器的崇拜。其描述融合了神話生物特征與實用功能,屬于傳統文化中的象征符號。
現代語境中,“龍亶石”更多作為文學或民俗研究中的詞彙,實際并無科學依據。
龍亶石是一個有着特定意義的詞語。它指代一種寓意吉祥、鎮宅辟邪的石頭。據信龍亶石能夠帶來好運和保護家宅的安全。
龍亶石的部首是龍(lóng),筆畫數為18畫,部首的位置在詞語的最左邊。
龍亶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傳統文化。這個詞語是由“龍”、“亶”和“石”三個字組成的。在繁體字中,“亶”字的寫法為“襠”。龍亶石被認為與神話傳說中的龍有關,龍被視為中國文化中的神獸,象征着權威和祥瑞。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龍亶石這個詞語的字形可能會略有不同。由于古代字形的多樣性,字體的形狀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從根本上來說,詞語的意思并沒有改變。
1. 我從鄉下帶回了一塊龍亶石,放在家裡招財又辟邪。
2. 這座廟宇的門前樹立了一尊龍亶石雕塑,以保護神明之神聖。
與龍亶石相關的組詞有:
1. 龍石:指代刻有龍形的石頭。
2. 亶石:表示寓意吉祥的石頭。
近義詞:封龍石、龍彩石。
反義詞:邪石、兇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