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蒙古漢語 快速查詢。
“蒙古”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地理區域
廣義的蒙古指亞洲大陸中部的高原地區,涵蓋中國内蒙古高原、新疆部分地區、蒙古國及俄羅斯南西伯利亞(如圖瓦共和國等)。其曆史可追溯至匈奴、鮮卑、突厥等古代遊牧民族的活動。
民族名稱
蒙古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起源于東胡-鮮卑-室韋一系,唐代稱“蒙兀室韋”。13世紀成吉思汗統一草原部落,建立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後發展為中國内蒙古自治區的主體民族。
現代國家
蒙古國(外蒙古)是位于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内陸國家,面積約156.65萬平方千米,首都烏蘭巴托。曆史上曾為清朝領土,1921年獨立,1992年改制為議會制共和國。
本義與起源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語“MENGKGAL”),一說意為“永恒之火”,另一說為“勇敢”或“樸素”。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遼代稱“萌古”。
成語引申
在漢語成語中,“蒙古”可表示“被蒙蔽、欺騙”的隱喻,形容不知真相或被誤導的狀态。
曆史發展
文化特點
蒙古文化以遊牧文明為核心,融合狩獵、農耕及多民族傳統。典型元素包括蒙古包、長袍服飾、牛羊肉飲食,以及薩滿教與藏傳佛教信仰。
“蒙古”既是地理概念、民族名稱,也是國家稱謂,其文化内涵與曆史演變體現了遊牧文明的多元融合。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時期或文化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民族研究資料。
蒙古(Méng gǔ)是指一個地名,既可以指代現代國家蒙古國,也可以指代曆史上的蒙古帝國。此外,蒙古也可以指代*********,蒙古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
蒙的拆分部首為艹,表示與植物有關;另一個部首是虍,表示與虎有關。蒙的總筆畫數為11。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蒙古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寫法可參考古代文獻和碑刻。
蒙古這個詞最初來源于蒙古語,意為“草原”或者“草地”,因為蒙古地區以廣袤的草原而聞名。
蒙古的繁體字為蒙古。繁體字在現代漢字書寫中相對較少使用,主要在一些場合或文化上有特殊要求時才出現。
1. 我計劃去蒙古旅行,欣賞那片壯麗的草原。
2. *********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以勇敢和熱情著稱。
1. 蒙古帝國
2. 蒙古包
3. 蒙古武士
4. 蒙古石榴
5. 蒙古肉餅
1. 草原
2. 蒙古地區
3. *********
1. 海洋
2. 城市
3. 内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