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物外的意思、物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物外的解釋

[aloof from worldly things] 世外;世俗之外

飄然物外

詳細解釋

世外。謂超脫于塵世之外。 漢 張衡 《歸田賦》:“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晉書·藝術傳·單道開》:“﹝ 道開 ﹞後至南海,入 羅浮山 ,獨處茅茨,蕭然物外,年百餘歲,卒於山舍。” 唐 許玫 《題雁塔》詩:“暫放塵心遊物外,六街鐘鼓又催還。” 元 薩都剌 《和靖墓》詩:“自愛煙霞居物外,豈知名姓落人間。” ********* 《晴雪園蔔居》詩:“ 元龍 好據胡牀卧, 徐福 真成物外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物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超越世俗或物質世界的精神境界,強調對現實紛擾的超脫。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物”指世俗事物,“外”表示脫離或超越。組合後指脫離物質束縛,追求精神自由的狀态。

  2. 哲學與文學内涵
    在傳統典籍中,常表達一種超然世外的理想境界。例如:

    • 張衡《歸田賦》:“苟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意為超脫世俗,則榮辱無關);
    • 沈複《浮生六記》提到“物外之趣”,指從微小事物中體悟超然樂趣。

二、用法與語境

  1. 形容超脫世俗的心态
    如“飄然物外”指遠離世俗紛争,如《晉書》中單道開“蕭然物外”的描述。

  2. 文學與藝術領域
    用于描繪自然、隱逸或禅意主題,例如王維詩中“物外起田園”的桃源意象。


三、相關概念


四、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物外”可指擺脫物質欲望、追求内心平靜的生活态度,例如倡導簡約生活或精神修養。

“物外”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概念,也是文學創作的重要意象,強調對物質世界的超越與精神自由的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物外》的意思

《物外》是一個詞組,意指超越物質世界的事物或境界,指的是超脫塵世、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物外》拆分成兩個部首:物(wù)和外(wài)。

物的筆畫數為8,外的筆畫數為5。

來源

《物外》這個詞來源于《莊子·外物》:“願聞其詳。”孔子曰:“色同異也,物莫之非象也。言與意合也,物莫之非譬也。物與物異也,事莫之非外也。”意思是外物(指具體事物)無論形象如何各不相同,言語與意念之間的符號關系難免是借用類比的方法,萬物之間的差異也就産生了“外”的觀念。

繁體

《物外》的繁體字為「物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用篆字寫作「物外」。

例句

1. 他在追求無所執着的境界,追尋着一種物外的安甯。

2. 隻有當我們能夠超越物質的束縛,我們才能領悟到更高層次的物外境界。

組詞

從《物外》這個詞中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物質:指有形的、有一定質量的物體。

2. 外貌:指外表的樣子或形象。

3. 外界:指外部的環境或世界。

4. 外延:指某一概念或範圍所包含的東西。

近義詞

與《物外》意思相近的詞語:

1. 超然:指人或事物超越塵世、超脫世俗的境界。

2. 凡塵:指世俗的、塵世間的事物,與物外相對。

3. 志存高遠:形容人心懷遠大抱負,有追求高尚事物的志向。

反義詞

與《物外》意思相反的詞語:

1. 物質:指有形的、有一定質量的物體。

2. 塵世:指世俗的、現實的世界。

3. 紛雜:形容事物雜亂、混雜不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