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上鉤 ”。魚吞餌着鈎。喻受騙上當。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魚還肉》:“非吾所欲,負命者上鉤。” 元 耶律楚材 《和薛正之韻》:“每憐丹鳳能擇食,常笑黃龍誤上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罵筵》:“這有何妨, 太公 釣魚,願者上鈎。”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她摸摸 道靜 冰冷雪白的面頰,說:‘準是看你不上鈎,他着了急啦?’”
“上鈎”(shànggōu)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後蜀何光遠的《鑒誡錄·魚還肉》中“非吾所欲,負命者上鉤”,元代耶律楚材的詩句“常笑黃龍誤上鉤”也引用了此比喻。
總結來看,“上鈎”既是一個描述具體動作的詞彙,也廣泛用于抽象表達,需結合語境區分其含義。如需更多古籍或現代文學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鑒誡錄》《桃花扇》等文獻。
“上鈎”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被某種事物或情感所吸引,難以自拔,進而沉溺其中,成為其奴役。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上”和“鈎”兩個部分。其中,“上”是表示動作或狀态的語素,而“鈎”是表示吸引或捕捉的語素。
“上鈎”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在繁體漢字中,它的寫法為「上鈎」,這個寫法中的「鈎」字上面有一個“止”字,表示被某種事物所制止,而下面的「上」字則表示被吸引的動作。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生活中的捕魚活動。捕魚者使用鈎子(也就是“鈎”)來吸引魚兒上鈎,因此,鈎子成為了吸引事物或情感的象征。後來,這個意象被用來形容人們被某種事物所吸引、迷戀的狀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上鈎”的例句:
除了“上鈎”,還可以使用一些相關的詞語來表達類似的意思,如“迷戀”、“沉迷”、“癡迷”等。這些詞語都表示被某種事物所吸引、無法自拔。
此外,如果要尋找“上鈎”的反義詞,可以考慮使用“釋放”、“解脫”、“擺脫”等詞語,表示從某種束縛或困擾中獲得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