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句決的意思、句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句決的解釋

(1). 漢 代 烏桓 婦女的首飾。《後漢書·烏桓傳》:“婦人至嫁時乃養髮,分為髻,著句決,飾以金碧,猶中國有簂步搖。”

(2).舊時執行死刑的司法程式之一。 清 制,各地************的案件,須申報刑部轉奏皇帝決定,凡經皇帝朱筆畫鈎者,即照原拟罪名處決,謂之句決。《清史稿·穆宗紀一》:“今年例停句決, 何桂清 統兵失律,僅予斬候,已屬法外之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句決"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句決"(jù jué)為古代司法術語,指對死刑案件的最終審核與裁決。其核心含義為:

  1. 審核定案:上級官府對已判死刑的案件進行複核,确認罪狀無誤後批準執行。
  2. 執行死刑:經核準後對犯人執行處決。

    此詞凸顯古代司法制度中死刑複核的嚴謹性,常見于明清律法文獻。


二、司法語境中的用法

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句決"包含兩層程式:

  1. "句"(勾):指審核卷宗、勾選待決案件,需核查證據鍊與量刑是否合規。
  2. "決":指最終裁定并執行刑罰,如《明史·刑法志》載"歲終具句決數奏聞",強調年終彙總上報已決案件。

三、語源與演變

"句決"源于古代死刑複核制度: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句決"詞條釋義為"執行死刑的最終裁決"。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詳釋"句決"在司法文書中的用例及程式内涵。
  3. 《辭源》(修訂本):考據"句決"的語源演變及曆史司法實踐。

(注:因權威詞典無公開數字版鍊接,此處标注紙質文獻來源,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句決”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漢代烏桓婦女的首飾

“句決”最早指漢代烏桓族女性的頭飾,常用于婚禮場合。《後漢書·烏桓傳》記載,烏桓女性出嫁時會将頭發梳成發髻,并佩戴“句決”,飾以金、碧等材質,類似于中原地區的“簂步搖”頭飾。這反映了當時北方民族的服飾文化特色。

二、清代死刑複核程式

清代司法制度中,“句決”指死刑執行的最終審核流程:

  1. 流程:地方判處死刑的案件需上報刑部,經皇帝用朱筆勾畫批準後執行。
  2. 案例:如同治年間何桂清因“統兵失律”被判斬候(死刑緩期),但因當年停勾決而未立即處決。
  3. 制度背景:該程式體現了皇權對司法權的絕對控制,死刑案件必須經君主最終裁決。

三、詞源解析

建議需要進一步考證具體曆史案例或文化細節時,可查閱《後漢書·烏桓傳》《清史稿·刑法志》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崩弛變嫌不諐漕舫乘陵塵垢粃糠詞律催征打富濟貧戴粒打街罵巷疊蕩凍柳二參訪曆改過遷善高怼固執己見皓齒明眸後乘狐穴監統焦墨繼路敬諾筋竹九崖聚晤扣關寬延虧秤蘭陔瓓珊理定隸古砻琢買青苗麪塑乃郎槃木朽株瓢杓屏風馬清郎晴天霹靂青雲獨步瞿唐峽熱烙日近長安遠戎邏桑椹酒三徽删略侍間同年而校往篇萬水千山問牛先政俠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