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meless;be past shame;brazenfaced;be lost to shame] 厚顔無恥,也缺少廉恥之心
任何國家,任何地方,都有正直無私,急公好義的人,但也不乏寡廉鮮恥之輩。
見“ 寡廉鮮恥 ”。
沒有操守,不知羞恥。恥,亦作“ 恥 ”。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明史·王宗茂傳》:“ 嵩 本邪諂之徒,寡廉鮮恥,久持國柄,作威作福,薄海内外,罔不怨恨。” 沙汀 《還鄉記》七:“有的站在 馮有三 老婆一面,似乎那個寡廉鮮恥的女人罪得萬死。”
“寡廉鮮恥”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由“寡廉”和“鮮恥”組成,其中“寡”“鮮”均表示“少”,“廉”指廉潔自律,“恥”指羞恥心,合指人缺乏道德約束,不知羞恥。常用于批判道德敗壞、行為卑劣之人。
出處與背景
源自漢代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原指社會風氣敗壞,後演變為對個人品行的貶斥。
用法特點
近義與反義
例句參考
“從政者若寡廉鮮恥,違法亂紀之事必層出不窮。”
提示:該成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需結合具體行為背景使用,避免濫用。
寡廉鮮恥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們的道德水平低下,缺乏廉恥之心。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在道德上非常不正直,沒有廉恥感。
寡(宀旡寸)- 7畫;廉(廣開山刂)- 8畫;鮮(魚羊彡)- 14畫;恥(耒止⺶)- 8畫。
寡廉鮮恥最早出自《漢書·霍光傳》:“此寡廉鮮恥之人也。” 目前并沒有發現有關寡廉鮮恥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寫法中,廉字的左邊并沒有“山”字形狀,而是“廣”字形狀。
他的行為真是寡廉鮮恥,完全沒有道德底線。
無恥、廉潔、廉正、廉政。
不恥、不廉、不正、無恥。
廉潔、正直、公正、高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