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用的大蒲席。《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食舉歌二》:“桓蒲在位簨業張,加籩折俎爛成行,恩風下濟道化光。”
“桓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祭祀場合的用具。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祭祀時使用的大型蒲草席,屬于禮儀場合的專用器具。其名稱由“桓”與“蒲”兩字組成: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食舉歌二》的記載:“桓蒲在位簨業張,加籩折俎爛成行”,描述了祭祀時桓蒲與其他禮器配合使用的場景。
延伸說明
古代祭祀對器具材質有嚴格規定,蒲草因質地柔韌且易得,常被制成席墊用于陳設祭品或供參禮者跪拜。而“桓蒲”特指規格較大的蒲席,體現了祭祀儀式的莊重性。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典文獻用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場景的文學創作中。
桓蒲(huán pú)是一個古老的詞彙,形容一種美麗而繁盛的景象。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和艹。木表示與樹木有關,艹表示植物或草。桓蒲的拼音huan pu,總共有12個筆畫。
桓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漢字中,桓的寫法是有一種變體:“豐”,意味着繁盛和富饒,而蒲則意味着生長茂盛的蘆葦,表示了繁榮昌盛的景象。因此,桓蒲這個詞的含義就是形容一個繁華富饒的景象。
在繁體中,桓蒲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然而,隨着現代漢字形體的統一,現代漢字中使用的是簡化字形,寫作“桓蒲”。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桓蒲在古代可以寫作“豐蒲”,其中的“豐”字與現代的“桓”相對應。
以下是一些關于桓蒲的例句:
1. 江南的桓蒲,繁花似錦,美不勝收。
2. 春天來臨時,大地上的桓蒲争相開放。
3. 這片桓蒲地方曾是古代中國的文化中心。
桓蒲的組詞包括:
1. 桓蒲地:指繁花似錦的美麗之地。
2. 桓蒲場:指種植桓蒲的地方或市場。
3. 桓蒲景:指桓蒲的景觀。
與桓蒲相關的近義詞有:繁花似錦、生機盎然、繁草叢生。
與桓蒲相反的詞彙包括:荒蕪、凋零、死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