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sincere in dealing with others;treat each other with perfect harmony as intimate friends] 比喻推誠相見,毫無保留地說出心裡話
比喻推誠相與。襟抱,心意。 南朝 梁 張充 《與王儉書》:“所可通夢交魂,推襟送抱,惟丈人而已。”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吳公雅谑》:“凡知名之士,無不投見,推襟送抱,文酒流連,殆無虛日。”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嚴比王》:“ 嚴比王 太守與餘同受業於 沉鹿坪 師,推襟送抱,情誼獨敦。”亦省作“ 推襟 ”。 柳亞子 《林老伯渠惠顧賦呈一首》:“昔年枉駕 沙坪壩 ,此日推襟古 宛平 。”
“推襟送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典故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南史》或相關古籍原文。
推襟送抱(tuī jīn sòng bào)是一個成語,意為推開衣襟表示歡迎和敬意,送上懷抱以示親切和熱情。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對人熱情接待、熱忱歡迎。
推襟送抱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衣”、“手”和“攵”,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8、4和4。成語取意自人們在古代見面時推開衣領,展示胸懷廣闊、虛懷若谷的姿态,伸手迎接他人,表示熱情和禮貌。
推襟送抱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管子·堪車》一書,也經常在其他古代文獻中出現。在古時候,人們注重禮儀和尊重他人,推襟送抱也成為一種常見的交際方式。
推襟送抱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推襟送抱」。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例如,“推”字在古代常采用「另+呂」的結構,而“抱”字在古代常采用「坙+木」的結構。
示例句子:
1. 姑娘見了她在機場,推襟送抱,熱情地歡迎她的到來。
2. 主持人推襟送抱地迎接嘉賓,使整個晚會氣氛非常熱烈。
組詞:推車、襟翼、送給、抱歉
近義詞:熱情接待、誠摯歡迎
反義詞:冷漠、疏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