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贮水的缸。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大铁锅三口,银九分;水缸三口,银九分。”《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靠东柴垛后面合着装煤的一个大荆条筐,上面扣着一口破鐘也有水缸般大小。”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一章:“道士们烧了几锅开水,盛在木桶和水缸里,摆在山门外。” 凌力 《星星草》第二三章二:“ 小兰 把这几尾 黄河 大鲤鱼往水缸里一放, 田柱子 、 铁山 、 小牛 他们都围过来看稀罕。”
(2).指汽缸。 清 末把锅炉、蒸汽机都叫做水缸。 清 沉葆桢 《机器到工已齐并船厂现在情形疏》:“船厂以内,已成者曰转锯厂,安十五匹马力水缸於中。” 清 沉葆桢 《机器到工已齐并船厂现在情形疏》:“轮船水缸,凹凸累砢,高若重楼。”
“水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为详细解释:
贮水容器
指用陶瓷、压克力等材质制成的盛水器具,主要用于储存日常生活用水。
历史工业术语
清末时期,“水缸”曾被用来指代锅炉、蒸汽机的汽缸部分,属于早期工业术语。
比喻意义
在成语中,“水缸”可隐喻人的能力有限(如“水缸装水”比喻知识或技能的容量有限),但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文学描写
常见于古典与现代文学作品,例如:
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宛署杂记》《李自成》等文献,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进一步查证。
《水缸》是指一种用来贮存水的容器。它通常是一个圆柱形或方形的容器,用来存放和供应水源。
《水缸》的拆分部首是“氵”和“缶”,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表示与水相关的含义;“缶”则是与容器相关的偏旁部首。“水缸”的拆分笔画为13画。
《水缸》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为了方便存储和使用水源,因此发明了水缸这种容器。这一词汇的使用延续至今,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之一。
《水缸》的繁体字为「水缸」,与简体字一致。
在古时候,汉字“缸”的写法有所不同。从古籍中可以看到“缸”的古字形为“缶”,表示容器;另一种古字形为“缸”,表示水流形状。
1. 他从水缸里提了一桶水。
2. 妈妈让我去把水缸里的水倒掉。
1. 水缸
2. 花缸
3. 油缸
4. 咖啡缸
5. 酒缸
1. 水桶
2. 水桶
3. 水缸
4. 水罐
5. 水池
1. 洗缸
2. 灰缸
3. 油缸
4. 碎缸
5. 炭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