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寸的意思、守寸的詳細解釋
守寸的解釋
道教謂兩眉之間的部位為守寸。《黃庭内景經·靈台》“洞戶紫極靈門戶” 唐 梁丘子 注引《大洞經》:“兩眉直上卻入三分為守寸。”
詞語分解
- 守的解釋 守 ǒ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禦。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方不動: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 寸的解釋 寸 ù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短小:寸土。寸陰(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寸心。寸步難行。 姓。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守寸"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尤其是道教典籍來理解。在現代漢語通用詞典中較少作為獨立詞條收錄,其核心含義解析如下:
一、字義分解與基本構成
- 守:本義為守衛、看護(《說文解字》:守,守官也。從宀從寸)。引申為保持、遵循、掌管。
- 寸:本義為長度單位(十分為寸,《說文解字》:寸,十分也)。在人體及醫學語境中,常指代具體的部位,如“寸口”(手腕診脈處)。在道教内丹學中,“寸”可喻指身體内關鍵的、微小的空間或關竅。
二、道教典籍中的專有術語
“守寸”作為固定搭配,主要見于道教上清派經典《黃庭經》(尤其是《上清黃庭内景經》),是人體内重要的“神”或“關竅”的名稱:
- 指兩眉之間的區域: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道教認為兩眉之間(印堂稍上方)是上丹田的一部分,是心神居住或出入的門戶,稱為“守寸”或“明堂宮”。守護此竅,與存思、内觀修煉密切相關。
- 指鎮守此竅的神祇: 在《黃庭經》的存思體系中,“守寸”有時也指代一位具體的神靈,其職責是鎮守眉間這個關鍵竅穴。例如《黃庭内景經·至道章》有雲:“明堂金匮玉房間……守寸郁儀結璘淳”,描述了相關景象與神靈。
三、核心含義總結
綜合道教經典的解釋,“守寸”的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 名詞義: 指人體面部兩眉之間的特定區域(上丹田相關竅穴),或指鎮守該處竅穴的神靈。
- 動詞義(引申): 指在修煉中,通過存思、内觀、凝神等方法,将意念專注于、守護住眉間(守寸)這個關鍵竅穴,以達到煉養心神、溝通體内神靈或積累能量的目的。這是道教内丹術和存思法的重要修煉手段之一。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 在解釋與道教、中醫相關的“寸”字詞條或特定術語時,會涉及“守寸”作為眉間部位的指代(需查閱相關詞條如“寸田”、“明堂”或直接索引)。
- 《道藏》典籍 - 《黃庭經》: “守寸”一詞的直接來源與最權威解釋依據。如《上清黃庭内景經·至道章第七》等章節明确提及。此乃研究該詞的本源文獻。
-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相關章節): 在論述上清派修煉方術或《黃庭經》思想時,會對包括“守寸”在内的身體關竅觀念和存思術進行學術性闡釋,提供曆史文化背景。
- 李養正《道教概說》/《道教手冊》: 此類綜合性道教工具書或概論,在介紹道教基本教義、修煉術語時,通常會涵蓋“守寸”作為重要身體部位或修煉概念的解釋。
結論:
“守寸”是一個源于道教内煉文化的專有名詞,主要指人體兩眉之間的區域(眉間竅),或鎮守該處的神靈。其核心内涵與道教的丹田學說、存思修煉法門緊密相連,強調對此關鍵竅穴的“守護”與專注,是理解道教身心觀和修煉實踐的重要術語。現代漢語日常使用極少,主要出現在研究道教、中醫(部分理論受道教影響)或傳統文化的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
“守寸”是道教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人體兩眉之間的部位。根據《黃庭内景經·靈台》的記載,唐代梁丘子注引《大洞經》描述其位置為:“兩眉直上卻入三分為守寸”,即從兩眉正中向上延伸三分處。
詞源解析
- 守:本義為護衛、遵守(如“守約”“守身”),引申為看守、專注(如“守候”)。
- 寸:長度單位,此處指代具體位置的距離。
道教文化意義
在道教修煉體系中,身體特定部位常被賦予特殊含義。守寸可能與内觀、冥想等修煉實踐相關,作為氣機運行或精神集中的關鍵點,但具體功能需結合更多典籍進一步考證。
文獻依據
該詞主要見于《黃庭内景經》及唐代注釋文獻,屬于道教内丹術的專有名詞。
别人正在浏覽...
安期生北宮子兵差孱肌踹砑啜人賊出群才大教學論丹腦道傍李道達大衆文化東野巴人端拱風制附輿根深蒂結顧客侯門如海假力于人接翼進羞稷黍峻辭軍衛科結力不能及隴笛盧其瞀懮泯玷謀孫柰何睨诘撲簌簌青巾校尉侵星窮坑窮裔秋晚染尚人上散心扇席溫枕舍命陪君子生态系統實報實銷十常侍十赉铤走土隁萬金油微茫微芹文藝複興無疇類悟慧汙眼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