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ieve boredom] 排除煩悶,使心情舒暢
往郊外散心
消除煩悶,使心情舒暢。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曹太皇至慈》:“ 神宗 親製一小輦……進於太皇,雲:‘娘娘試乘此輦往涼殿散心。’”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一折:“小生引着琴童,前往郊外散心。”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他約我赴他的家庭音樂晚會,聊一散心暢懷。”
(1).離散之心。《戰國策·秦策二》:“ 楚 人自戰其地,鹹顧其家,各有散心,莫有鬭志。”
(2).佛教語。散亂之心。與“定心”相對而言。《楞嚴經》卷七:“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衆,常當隨從,侍衛此人。”
“散心”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指通過休閑活動消除煩悶、使心情舒暢的行為。常見方式包括散步、郊遊、聽音樂等,旨在緩解壓力或轉移注意力。
提示: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方言用法,可參考(《西遊記》《初刻拍案驚奇》等文獻)。
散心是指放松心情,舒緩壓力,使心境甯靜的一種行為。當人們長時間承受壓力或煩惱時,可以選擇離開繁忙的環境,去一個安靜、宜人的地方,讓自己的思緒得到放松和舒展,從而達到緩解疲勞、恢複精神的效果。
散心的漢字“散”由“攴”和“彡”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的部首分别為“又”和“弓”,共有9個筆畫。
散心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獻中,原本意為釋懷、忘卻煩惱,後來逐漸演變為放松心情的意思。在繁體字中,散心保留了“散”的字形,隻是部分筆畫稍有不同。
在古代,散心的字形略有差異,由“亻”和“分”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分”的上部分是“刀”,下部分是“八”,表示放松心情、分散煩惱。
1. 周末我喜歡去公園散心,呼吸新鮮的空氣,放松身心。
2. 最近工作壓力太大,我需要找一個靜谧的地方散心。
3. 散心的時候,可以聽音樂、瑜伽或者散步,讓自己心情得到舒緩。
1. 散步:放松身心的一種方式,通過走動來舒展筋骨,減輕疲勞。
2. 散漫:形容态度或行為不拘束,不拘小節。
3. 散落:物品分散或零敲碎打地分布開來。
放松、解壓、休閑、安慰
緊張、煩躁、焦慮、憂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