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奈何 ”。1.如何,怎樣。《書·召诰》:“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柰何弗敬?” 漢 劉向 《列女傳·楚江乙母》:“母曰:‘令尹非身盜之也,乃使人盜之。’王曰:‘其使人盜柰何?’” 唐 元稹 《贈樂天》詩:“莫言鄰境易經過,彼此分符欲柰何?”一本作“ 奈何 ”。
(2).怎麼辦。《荀子·強國》:“威動海内,強殆中國,然而憂患不可勝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然則柰何?”《史記·留侯世家》:“ 良 曰:‘ 沛公 自度能卻 項羽 乎?’ 沛公 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為柰何?’” 宋 洪邁 《夷堅乙志·程師回》:“吾曹為此胡所累,命盡今日矣。柰何!”
(3).亦可疊用。 宋 歐陽修 《與王龍圖書》之五:“昨日食數大杏,今日腮頰腫痛,針刺出血,不能常食。若此,是将柰何柰何?”
(4).為什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懷王 稚子 子蘭 勸王行:‘柰何絶 秦 歡 懷王 卒行。’” 宋 葉適 《铨選》:“柰何舉天下之大柄而自束縛蔽蒙之。”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董尚書》:“以我家勢,雖日以銀币為懽,猶恐未塞人望,柰何效清客行事耶?”
(5).無奈。 宋 範仲淹 《答安撫王内翰書》:“縱邊患未息,而無長驅之害,亦足為禦邊之策;柰何将佐之中,少精方略。” 宋 範仲淹 《與省主葉内翰書》之二:“雖一身潔清,千古不昩,柰何邪正相激,速天下之禍, 漢 室亦從而亡之。”
“柰何”是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柰何”與“奈何”同義,主要用于表達以下含義:
在《書經·五子之歌》等典籍中,“柰何”多用于強調無法改變事實或表達質疑,如“民不畏死,柰何以死懼之?”(百姓不怕死,為何用死亡威脅他們?)。
現代漢語中,“柰何”已較少使用,通常以“奈何”替代,常見于成語或仿古表達(如“無可奈何”)。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古漢語詞典》。
柰何(nǎi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木”和“氺”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畫。字義為“何如,怎樣”。
柰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柰何》這首古代文學作品中。柰何在古文中的意思是“怎樣,如何”,用于提問或表達疑問。後來,柰何這個詞逐漸演變為一種常用詞彙。
柰何的繁體字是「柰何」。
在古代,柰何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的字形相似。古時的寫法可能更加正楷,筆劃更加方正、簡潔。
1. 柰何當時,難将餘淚拭。
2. 請問您柰何而來?
3. 在這種情況下,我真不知柰何是好。
柰然、柰拟、柰謂、柰何如、柰敢、柰何奈
何如、如何、若何
肯定、确定、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