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巾校尉的意思、青巾校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巾校尉的解釋

東漢 職官名。 光武 建武 三年初置青巾左校尉官,十五年改青巾校尉為越騎校尉。見《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後詩文中亦用以泛指武職官員。 唐 韓翃 《送劉将軍》詩:“青巾校尉遙相許,墨矟将軍莫大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巾校尉是東漢時期設置的禁衛武官職銜,屬光祿勳管轄,負責宮廷儀仗與侍衛工作。其名源自校尉佩戴的青色頭巾标識,具有鮮明的禮儀與等級象征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青巾

    “青”指深綠色或藍色(《說文解字》:“青,東方色也”),象征地位尊貴;“巾”為頭飾,是漢代武官等級标識。青巾校尉以青色頭巾區别于其他校尉(如赤巾的屯騎校尉)。

  2. 校尉

    源于戰國軍制,“校”指軍營編制單位(《集韻》:“校,木欄也,軍壘之稱”),“尉”為武官職稱(《玉篇》:“尉,武官也”)。東漢時校尉屬中高級軍官,秩“比二千石”。


二、職官職能

青巾校尉專掌宮廷儀仗與禁衛,隸屬光祿勳(九卿之一),主要職責包括:


三、曆史沿革

該職始設于東漢,為臨時性加銜而非常設官職:


四、文化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青巾校尉”成為禁軍軍官的代稱,承載兩種文化意象:

  1. 威儀象征

    如《後漢書》載其“執戟列前,青旌耀日”,凸顯皇家威嚴。

  2. 仕途隱喻

    因接近權力中樞,唐宋詩詞常以“青巾”喻指近臣,如陸遊“青巾校尉遙相顧”暗喻仕途機遇。


參考文獻

  1. 職官制度

    《後漢書·百官志二》(中華書局點校本)載光祿勳屬官體系。

    《通典·職官十》(王文錦點校)述校尉沿革。

  2. 名物考釋

    陳仲安《漢唐職官制度研究》(中華書局)析漢代校尉服飾等級。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文物出版社)考青巾形制。

  3. 文學用例

    《全唐詩》卷五二七收杜牧《贈獵騎》“青巾校尉慰蹉跎”句。

    《陸遊集·劍南詩稿》卷十一(中華書局)相關詩注。

網絡擴展解釋

“青巾校尉”是東漢時期的軍事官職,其含義和演變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曆史起源與職能
    該官職由東漢光武帝劉秀于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初設,稱為“青巾左校尉”,主要負責軍事事務。至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光武帝将其更名為“越騎校尉”,職能仍以統領騎兵為主。

  2. 名稱與象征意義
    “青巾”指代士兵頭巾顔色,象征軍隊身份;“校尉”為漢代中高級武官職位,通常統領一營兵力。合并後的名稱體現了官職的軍事屬性。

  3. 文學中的引申用法
    唐代詩人韓翃在《送劉将軍》中寫道:“青巾校尉遙相許,墨矟将軍莫大誇”,此處“青巾校尉”已脫離具體官職,成為武職官員的泛稱。

  4. 曆史演變與關聯
    該官職存在時間較短,後并入越騎校尉體系,成為東漢“五校尉”(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之一,負責京師戍衛與出征作戰。

此詞既特指東漢初期軍事官職,亦在文學語境中擴展為武将代稱。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光武帝紀》及相關唐代詩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輩蠶拜見暴脹犇湊罼圭避所婢作夫人伯牛災不怕官,隻怕管擦亮尺蠖愁眉苦臉賜墓頂踵盡捐反騰繁響付推管說官禦鼓吹規謀酣歌醉舞歡伯花押劍吷校對狡狙交歧燋壤進士第饑瘦酒社可矜劣等龍師馬可·波羅模數轉換器牧區南棧道衲子孽寵攀尾柱乾媽青地頃間岐首身遙心迩舌傷世要獸醫衰惰四禮肆器遂意亡逋無辨五言詩無垠無壅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