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寸的意思、守寸的详细解释
守寸的解释
道教谓两眉之间的部位为守寸。《黄庭内景经·灵台》“洞户紫极灵门户” 唐 梁丘子 注引《大洞经》:“两眉直上却入三分为守寸。”
词语分解
- 守的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 寸的解释 寸 ù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短小:寸土。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寸心。寸步难行。 姓。 笔画数:; 部首:寸;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守寸"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尤其是道教典籍来理解。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中较少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其核心含义解析如下:
一、字义分解与基本构成
- 守:本义为守卫、看护(《说文解字》: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引申为保持、遵循、掌管。
- 寸:本义为长度单位(十分为寸,《说文解字》:寸,十分也)。在人体及医学语境中,常指代具体的部位,如“寸口”(手腕诊脉处)。在道教内丹学中,“寸”可喻指身体内关键的、微小的空间或关窍。
二、道教典籍中的专有术语
“守寸”作为固定搭配,主要见于道教上清派经典《黄庭经》(尤其是《上清黄庭内景经》),是人体内重要的“神”或“关窍”的名称:
- 指两眉之间的区域: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道教认为两眉之间(印堂稍上方)是上丹田的一部分,是心神居住或出入的门户,称为“守寸”或“明堂宫”。守护此窍,与存思、内观修炼密切相关。
- 指镇守此窍的神祇: 在《黄庭经》的存思体系中,“守寸”有时也指代一位具体的神灵,其职责是镇守眉间这个关键窍穴。例如《黄庭内景经·至道章》有云:“明堂金匮玉房间……守寸郁仪结璘淳”,描述了相关景象与神灵。
三、核心含义总结
综合道教经典的解释,“守寸”的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 名词义: 指人体面部两眉之间的特定区域(上丹田相关窍穴),或指镇守该处窍穴的神灵。
- 动词义(引申): 指在修炼中,通过存思、内观、凝神等方法,将意念专注于、守护住眉间(守寸)这个关键窍穴,以达到炼养心神、沟通体内神灵或积累能量的目的。这是道教内丹术和存思法的重要修炼手段之一。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 在解释与道教、中医相关的“寸”字词条或特定术语时,会涉及“守寸”作为眉间部位的指代(需查阅相关词条如“寸田”、“明堂”或直接索引)。
- 《道藏》典籍 - 《黄庭经》: “守寸”一词的直接来源与最权威解释依据。如《上清黄庭内景经·至道章第七》等章节明确提及。此乃研究该词的本源文献。
-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相关章节): 在论述上清派修炼方术或《黄庭经》思想时,会对包括“守寸”在内的身体关窍观念和存思术进行学术性阐释,提供历史文化背景。
- 李养正《道教概说》/《道教手册》: 此类综合性道教工具书或概论,在介绍道教基本教义、修炼术语时,通常会涵盖“守寸”作为重要身体部位或修炼概念的解释。
结论:
“守寸”是一个源于道教内炼文化的专有名词,主要指人体两眉之间的区域(眉间窍),或镇守该处的神灵。其核心内涵与道教的丹田学说、存思修炼法门紧密相连,强调对此关键窍穴的“守护”与专注,是理解道教身心观和修炼实践的重要术语。现代汉语日常使用极少,主要出现在研究道教、中医(部分理论受道教影响)或传统文化的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守寸”是道教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人体两眉之间的部位。根据《黄庭内景经·灵台》的记载,唐代梁丘子注引《大洞经》描述其位置为:“两眉直上却入三分为守寸”,即从两眉正中向上延伸三分处。
词源解析
- 守:本义为护卫、遵守(如“守约”“守身”),引申为看守、专注(如“守候”)。
- 寸:长度单位,此处指代具体位置的距离。
道教文化意义
在道教修炼体系中,身体特定部位常被赋予特殊含义。守寸可能与内观、冥想等修炼实践相关,作为气机运行或精神集中的关键点,但具体功能需结合更多典籍进一步考证。
文献依据
该词主要见于《黄庭内景经》及唐代注释文献,属于道教内丹术的专有名词。
别人正在浏览...
哀慽安咐比佽秉执陛坐不辱草衣禅经蝉娟愁苦雠难贷方达节傎乱碉楼第馆顶门心碫磨斋封胡俯亮浮铺号嗄黑天鹅护腿嫁赀进谏蕨萁口机夸士枯损量略夺亮爽连旌利得龙华树落地卖扑马克思主义駡座磨扇坠着手牧田酿乱尼泊尔朋工瞥目萍合牵红线乾哕秦晋之好齐竦热热闹闹日暮途穷山赀十二诸侯属名铁签同赏兔走鹘落遐景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