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嚴正的言詞。 明 屠隆 《昙花記·禮佛求禳》:“因南郊一見,驀然起意,要娶我二人,峻辭正色以卻之。” 清 周亮工 《張林宗先生傳》:“郡邑亦徵請恐後,先生皆峻辭拒之。”
(2).嚴加拒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城》:“ 連城 凄然,無所為計,轉謀生。生又哀 顧 。 顧 難之,峻辭以為不可。”
“峻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嚴正的言詞
指态度嚴肅、義正詞嚴的言辭。例如:“他面對質疑時,以峻辭回應,毫不退讓。”
嚴加拒絕
表示态度堅決地拒絕或推辭。例如:“對方多次邀請,他卻峻辭不受。”
嚴正言辭
明代屠隆《昙花記》中:“因南郊一見,蓦然起意,要娶我二人,峻辭正色以卻之。”
(用嚴肅的言辭和端正的态度拒絕對方)。
堅決拒絕
清代周亮工記載張林宗“郡邑徵請恐後,先生皆峻辭拒之”,體現對官方征召的堅定推辭。
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峻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言辭嚴厲,語調威嚴,尖銳而刺激。
《峻辭》由部首“山”和“辭”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2畫。
《峻辭》最早出現于《毛詩》中的一首詩篇,用來形容言辭雄辯,鋒芒畢露。
《峻辭》的繁體字為「峻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峻辭》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峻辭」。
1. 他以峻辭斥責政府的不作為。
2. 清代文人常以峻辭批評社會不公。
3. 他的演講充滿了峻辭和諷刺的意味。
峻嶺、峻峭、峻宇、峻拒、峻肅、峻厲、峻絕。
嚴詞、鋒芒畢露、尖銳之言。
和氣、溫和、委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