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gh Renaissance] 14世紀至16世紀歐洲的主要文化思潮,以複興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為號召,實際上宣揚人文主義,是資本主義文化思想的萌芽。也稱“文藝中興”
文藝中興時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圖畫》
文藝複興(Renaissance)是14世紀至17世紀歐洲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其核心是人文主義精神的覺醒。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文藝複興源自法語“Renaissance”,意為“重生”或“複興”,指對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重新發掘和推崇。但這一運動并非單純複古,而是以古典文化為外衣,實質是新興資産階級倡導的新文化思潮()。
部分學者指出,文藝複興的“複興”概念具有曆史局限性。它不僅是古典文化的再生,更是資産階級價值觀的構建,甚至掩蓋了中世紀文化的延續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代表人物、具體藝術作品或地區差異,可參考來源、6、7等。
“文藝複興”一詞由三個字組成:“文”、“藝”、“複興”。它是指歐洲文化曆史上一段重要的時期,大約從14世紀中期到17世紀末期,主要發生在意大利及周邊地區。這個時期以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熱愛和追求為特點,是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過渡期。
“文藝複興”的三個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文”(文言部首“文”)、“藝”(手部首“藝”)和“複”(彳部首“複”)。它們的總筆畫數分别是:“文”(4畫)、“藝”(7畫)和“複”(8畫)。
“文藝複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德國學者約翰·布魯恩(Johann Burckhardt)在19世紀中期用來描述歐洲文化變革的時期。該詞被廣泛接受,并成為描述這個時期的标志性術語。
在繁體字中,“文藝複興”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文藝複興的三個字的形狀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保持了相同的意義。在魏晉時期的古文字形并非固定不變的,隨時間流轉而有所變化。
例句:在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家們通過對古希臘羅馬藝術的研究和創作,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組詞:文學、藝術、複興運動。
近義詞:藝術複興、文化複興。
反義詞:文藝倒退、文藝衰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