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衛的意思、軍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衛的解釋

(1).軍隊的守衛。《左傳·宣公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衛不徹,警也。”《晉書·天文志上》:“壘壁陣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壘也,主軍衛為營壅也。”

(2).猶衛所。 明 時軍隊的編制。《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碧蓮 母子﹞即日香湯沐浴,換了衣履,送在軍衛供給,申文報知察院。”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廳事記》:“内地相仍,不特設兵戍。 歸 有軍衛,沿農戰空名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軍衛”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軍隊的守衛職能 指軍隊承擔的防衛職責,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軍衛不徹,警也”,強調軍隊警戒功能;《晉書·天文志》提到“主軍衛為營壅也”,描述軍隊布防狀态。

二、明代軍事編制單位 特指明代衛所制度中的軍事單位,每個衛所約5600人,分駐全國要地。如《醒世恒言》載“送在軍衛供給”反映其行政職能,清代侯方域著作提到軍衛逐漸演變為農戰空名。

▲ 應用示例

  1. 防衛職能:清代邊防文獻中常見“嚴守軍衛”表述
  2. 編制單位:明代戶籍檔案中“某地左衛”“右衛”等記載

該詞演變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從實戰防禦到行政化管理的變化軌迹。如需完整古籍引文,可查閱《左傳》《晉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軍衛

軍衛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可以指代軍隊的保衛、警戒等職責。下面将對軍衛進行拆分、來源解釋以及提供繁體、古漢字寫法、例句,還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軍衛的拆分部首是"冖"和"卩",其中"冖"是罩在上面的象征保衛的蓋頭。"軍"的筆畫數為4,依次為橫、豎、撇、捺;"衛"的筆畫數為8,依次為橫、橫、豎、撇、捺、橫折、橫、撇。

來源

軍衛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古代兵器的設計中。在戰争時期,士兵需要戴上軍帽,佩戴武器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所以軍衛在字形上繼承了這種含義。

繁體

軍衛的繁體寫法為「軍衛」,其字形與簡體相似,隻是部分筆畫的順序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軍衛的寫法略有變化。其中,"軍"的古字形為「軍」,在上方有一個冖字頭,下面是兩個軍士并排站立的形象;"衛"的古字形為「衞」,也是在上方有一個冖字頭,下面有"衣"字旁表示穿戴烏衣的士兵。

例句

1. 軍衛嚴密,确保了國家的安全。

2. 這個城市的軍衛非常出色,讓人感到非常安全。

組詞

軍旅、衛士、衛兵、衛戍、衛護、軍事、衛國等。

近義詞

守備、看護、保衛、防衛。

反義詞

攻擊、進攻、入侵、侵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