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月朝的意思、十月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月朝的解釋

農曆十月一日。舊俗為掃墓日。亦稱十月一。 清 翟灝 《通俗編·儀節》:“﹝ 墓祭 ﹞今民間以新歲、寒食、十月朝三次。據 程子 《遺書》,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則又從常祭禮。”《中國歌謠資料·颠倒歌》:“清明當十月朝,家家去祭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月朝是中國傳統歲時習俗中的重要節點,專指農曆十月初一的祭祀活動,又稱“寒衣節”“祭祖節”。該名稱源自古代曆法與農事周期的對應關系,“十月”對應孟冬時節,“朝”取“初始”之義,寓意進入冬季的首個重要祭祀日。

從民俗學角度看,十月朝的核心内涵包含三方面:其一為“授衣”傳統,民間有“十月朔,秦歲首,送寒衣”的諺語(《荊楚歲時記》注引),此時需制備冬衣并焚燒紙衣祭祀先祖;其二屬農事節點,《齊民要術》載“十月清掃場圃”,反映秋收結束的時令特征;其三具道教文化色彩,道教典籍将十月初一定為“民歲臘”日,形成宗教與民俗的融合形态。

該節日的儀式體系包含多重文化符號:北方地區多行墓祭,南方則以祠堂祭祀為主;江南部分地區保留着“豆糜祀門神”的古俗;山西等地仍傳承制作“糍粑”祭品的飲食習俗。這些差異性表現印證了《中國風俗通史》所述“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地域文化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十月朝”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時間與别稱
“十月朝”指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寒衣節”“祭祖節”。它與清明節、中元節并稱為傳統祭祀節日中的“三大鬼節”。

2. 核心習俗

3. 曆史淵源
其起源可追溯至周代,最初與秋收後感恩祖先的習俗相關。清代文獻《通俗編》記載,十月朝與新年、寒食節同為民間重要墓祭時間。

4. 南北差異
北方更注重“送寒衣”儀式,而江南地區則側重墓祭,尤其是新葬墳墓的祭祀。

十月朝是融合了自然時令與孝道文化的傳統節日,體現了中國人慎終追遠、不忘根本的精神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八角茴香剝褫八十一元士鞭春鼻涕蟲朝望蚩獰刺字怠惡道妙對向府廳割奪鲠谔關雎黃公罏化學回風火冕麚鹿疆理交番借以節用愛民矜愛警察局謹肅九冬咎繇臨難苟免履貴馬齒苋駡詛膀胱骈枝起漫輕艓請神親子窮交巏嵍群務仁心仁聞盛聘授餐霜翎雙扇涚水說不上去鼠須夙怨塘丁稅沃續無憂王五柞宮香消玉碎鄉勇祆神廟憸邪小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