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蛞蝓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四·蛞蝓》。
(2).比喻驽弱、做事不幹脆利索的人。 李國文 《冬天裡的春天》第二章:“老頭子火了:‘你倒是去跟那種鼻涕蟲,過幾天試試看。’” 古華 《相思樹女子客店》七:“幹革命幹了二十幾年、三十幾年,倒不如一個社辦小店的合同工、鼻涕蟲。”
“鼻涕蟲”一詞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基本特征
鼻涕蟲學名蛞蝓(拉丁學名:Agriolimax agrestis),是軟體動物門異鰓總目蛞蝓科動物,外形類似無殼蝸牛,體表多黏液,頭部長短觸角各一對,眼位于長觸角頂端,體色多為暗灰、黃褐或灰紅色。
習性與生态作用
喜陰暗潮濕環境,夜間或雨後活動,以植物葉片、嫩芽為食,對農作物有害,但也會分解腐爛有機物,參與生态循環。其體内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蝸牛酶等成分,可入藥,具清熱祛風、消腫解毒等功效。
與人類關系
對人體無害,但可能攜帶細菌或寄生蟲,需避免誤食。防治方法包括撒鹽(使其脫水)或保持環境幹燥。
形容生理特征
字面指“鼻涕流得多的蟲子”,可戲稱常流鼻涕的人(如兒童)。
性格或行為貶義
比喻軟弱、拖沓、缺乏決斷力的人。例如:“他做事像鼻涕蟲一樣黏糊”。
如需進一步了解蛞蝓的防治或藥用,可查看來源網頁(如、4、7、9)。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