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謹慎恭肅。《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初尚見之,後稱病,使從者謝 吉 , 吉 愈益謹肅。” 宋 袁燮 《邊汝實行狀》:“平居謹肅自持,雖病不改其度。”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挽詩》:“母儀惟謹肅,家法在矜莊。”
(2).嚴肅。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後。”
“謹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行為,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謹慎恭肅
指為人處世時既保持謹慎,又體現恭敬莊重的态度。例如《史記·司馬相如傳》提到“吉愈益謹肅”,描述了人物因注重禮節而愈發嚴謹的狀态。
嚴肅
強調場合或氛圍的莊重性,如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描述“工人的臉色很謹肅”,突顯了神态的鄭重與不苟言笑。
“謹肅”既包含内在的謹慎态度,也涵蓋外顯的莊重氣質,適用于強調禮儀規範或嚴肅氛圍的場景。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延伸解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謹肅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嚴肅,莊重,指人的言行态度嚴謹端莊不輕率隨便。
謹字的部首是讠,谷是它的精簡字形,它的總筆畫數為6。
肅字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為8。
謹字起源于中國古代,最早的寫法是䚡,隨着曆史的演變,逐漸演變為現在的謹字形。
肅字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肅。
在古代,謹字的寫法略有不同,示例如下:
䚡:象形字,形狀類似于一張口的鳄魚。
谷:聲旁旁符號。認為采取了鳥飛音訛的法音化的音義人物。
肅字在古代寫法為敕,為“尺”與“制”的合字,指嚴肅編制法令。
1. 他談吐謹肅,舉止得體,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
2. 在莊重而謹肅的儀式上,大家都面帶微笑,給人以良好的氛圍。
3. 這場莊重而謹肅的演講,深深地觸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謹慎、謹記、謹言慎行、謹守、謹慎小心
莊重、嚴肅、正經、端莊、莊嚴、莊重肅穆
輕率、隨便、不慎、放蕩、肆意、不受拘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