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惡的意思、怠惡的詳細解釋
怠惡的解釋
怠慢厭惡。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勝》:“專權擅勢,薄國威德,反以怠惡,譖愬其羣臣,劫惑其君。”
詞語分解
- 怠的解釋 怠 à 懶惰,忪懈:怠惰。怠倦。怠工。懈怠。 輕慢,不尊敬:怠傲。怠慢。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
網絡擴展解釋
“怠惡”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怠惡”讀作dài è,意為怠慢厭惡,指對他人的态度既輕慢冷淡,又帶有反感情緒。
2.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五行相勝》:
“專權擅勢,薄國威德,反以怠惡,譖愬其羣臣,劫惑其君。”
此處描述掌權者因怠慢厭惡下屬,導緻君臣關系惡化。
3.字義分解
- 怠(dài):指懶散、松懈(如“懈怠”),或輕慢不敬(如“怠慢”)。
- 惡(è):此處取“厭惡”之意,表示讨厭、憎恨(與“好 hào”相對)。
4.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因态度輕慢而引發的負面情感,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對人際關系的批判性表述,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5.綜合說明
“怠惡”屬于複合詞,結合了行為(怠)與情感(惡),強調因不重視或輕視他人而産生的厭惡心理,具有較強書面語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成語,可參考《春秋繁露》等漢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怠惡(dài 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怠”是由“心”和“台”兩個部首構成,表示懶散、懈怠的意思;“惡”是由“心”和“亞”兩個部首構成,表示邪惡、作惡的意思。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但現代繁體字中并沒有保留怠惡這個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怠”字在篆書時期的寫法是“+⺖”,隸書時期寫作“⺖+台”。而“惡”字在篆書時期的寫法是“大+⺝”,隸書時期則寫作“⺝+心”。隨着漢字的演變,現代字體中,“怠”和“惡”的寫法有所改變。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怠惡”這個詞彙,例如:
1. 他怠惡于學習,成績一直不好。
2. 領導對員工的工作态度持怠惡态度,給予了嚴厲批評。
3. 怠惡之心,遠離你的目标。
與“怠惡”相關的組詞有怠惰、怠工、惡習等。
與“怠惡”近義詞有懶惰、懈怠、懶散等。
與“怠惡”反義詞有勤奮、努力、有惡于心的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