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谔的意思、鲠谔的詳細解釋
鲠谔的解釋
剛直敢言。《新唐書·岑文本虞世南等傳贊》:“ 文本 才猷, 世南 鯁諤。”
詞語分解
- 鲠的解釋 鲠 (鯁) ě 魚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魚骨卡在嗓子裡。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耿直”)。鲠言。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谔的解釋 谔 (諤) è 正直的說話:謇谔。忠谔。谔谔(直言争辯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鲠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ěng è,主要用于形容人剛正不阿、敢于直言的性格或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指“剛直敢言”,即性格正直,敢于說真話,不畏懼權威。例如《新唐書·岑文本虞世南等傳贊》中提到:“世南鯁諤”,即贊揚虞世南直言不諱的品格()。
-
拆字分析
- 鲠(gěng):原指魚骨,引申為“正直、剛強”,如“骨鲠在喉”比喻心中有話不吐不快。
- 谔(è):直言、正言,常與“謇”連用為“謇谔”,強調直言的勇氣。
-
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如《新唐書》等史書,用于描述忠臣、賢士敢于進谏的品質。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
-
相關成語與詩句
- 成語:如“侃侃谔谔”形容人直言争辯的樣子()。
- 詩句:宋代詩人王十朋曾寫“危論鲠谔能回天”,形容直言不諱的谏議可力挽狂瀾。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唐書》《宋史》等文獻(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鲠谔》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鲠谔(gěng è)是一個漢語詞語,代表着“憶思煩惱,心事重重”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鲠谔》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魚(魚)和言(言),其中魚部表示該字與魚相關,言部表示該字與語言相關。總共擁有11個筆畫。
來源:
《鲠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它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篇》中,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心思重重,苦惱煩悶的狀态。
繁體:
《鲠谔》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鯁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鲠谔的寫法是有所不同的。具體而言,其中的鲠字在古代寫法中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魚(魚)和艮(艮)。而谔字則有三個部首,分别是言(言)、阝(阝)和兀(兀)。
例句:
他一直陷入鲠谔之中,無法釋放自己的思緒。
組詞:
鲠谔并不常用于組詞。
近義詞:
苦惱、煩心、憂慮
反義詞:
輕松、愉快、寬心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