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封神演義》第三十回:“香消玉碎佳人絶,粉骨殘軀血染衣!”亦作“ 香消玉損 ”、“ 香消玉殞 ”。 清 缪艮 《沉秀英傳》:“ 秀英 香消玉損,已返 方諸 。”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七九回:“到了次日, 鳳仙 閉戶不出,至午後尚是寂然。鸨母大疑,排闼入室,那知已香消玉殒,物在人亡。” 徐遲 《牡丹》:“船抵大 江 中流時,她躍過欄杆,投身昏黑的江水中。屍體已經在下遊打撈到了。雖然香消玉殒,依舊面目姣好雲雲。”
“香消玉碎”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比喻年輕美貌女子的死亡,帶有婉轉哀傷的意味。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封神演義》《隋唐演義》等文獻來源。
《香消玉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事物的美好逝去或破碎,比喻往事美好的事物泯滅或故事結局不如人意。
《香消玉碎》共有6個字,拆分的部首為“香”(香火邊部)和“玉”(玉字頭)。其中,“香”的筆畫數為9劃,而“玉”的筆畫數為5劃。
《香消玉碎》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明代李時中的《圍爐集話》,意思是形容好事逝去或破碎。這個成語的繁體字形為「香消玉碎」。
在古代,香字的舊字形為「爻口艮冘」,消字的舊字形為「殸世冘」,玉字的舊字形為「王囗刖」,碎字的舊字形為「卆目」。因此,古時候《香消玉碎》的寫法為「爻口艮冘殸世冘王囗刖卆目」。
他曾是一位魅力四溢的歌星,但隨着年齡的增長,他的聲音也日漸走樣,如今已經是一代流行音樂的《香消玉碎》了。
組詞:香火、玉石、碎片。
近義詞:美夢成空、美好逝去。
反義詞:香火再起、玉石重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