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疆理的意思、疆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疆理的解釋

(1).劃分,治理。語本《詩·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毛 傳:“疆,畫經界也;理,分地理也。” 高亨 注:“疆,劃田界。”《左傳·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杜預 注:“疆,界也;理,正也。” 楊伯峻 注:“疆,畫分經界。理,分其地理。”《宋書·索虜傳》:“夫王者之兵,以義德相濟,非徒疆理土地,恢廣經略,将以大庇蒼生,保全黎庶。” 宋 葉適 《取燕一》:“因時拯亂, 湯 武 之業也;疆理天下, 舜 禹 之政也。”

(2).境界;界限。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考地志, 山陽 、 廩丘 ,俱屬 濟陰 ,則 都關 無隸 山陽 理……而 京相 考地驗城,又并言在 廩丘 城南。推此而論,似地志之誤矣,或亦疆理參差所未詳。” 唐 劉知幾 《史通·本紀》:“然 遷 之以天子為本紀,諸侯為世家,斯誠讜矣。但區域既定,而疆理不分,遂令後之學者罕詳其義。” 浦起龍 通釋:“疆理,猶言界畫。”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四篇第七章:“行政區域,雖出於人為之計劃,但疆理一經确定,甲乙皆為獨立之個體,土地、人民、主權即此個體必備之條件。”

(3).猶疆域。《隋書·高祖紀下論》:“《職方》所載,并入疆理,《禹貢》所圖,鹹受正朔。”《元史·刑法志一》:“及 世祖 平 宋 ,疆理混一。” 明 劉基 《<覆瓿集>序》:“汎掃腥膻,廓清寰宇,復先王之疆理,開萬世之太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疆理”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地理規劃與治理

“疆”指疆域、邊界,“理”為治理、整理。合指對土地進行劃分、規劃與管理。例如《左傳·成公二年》載“先王疆理天下”,強調古代帝王對領土的系統性規劃。此義項在《漢語大詞典》中亦有收錄,釋義為“劃分治理疆域”(來源:《漢語大詞典》第8卷)。

二、地貌與地理特征

引申為自然地理的形态特征,如《詩經·小雅·信南山》雲“我疆我理”,鄭玄注“疆,畫經界也;理,分地理也”,指土地的自然界限與地貌分布(來源:《十三經注疏》)。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疆理山川”亦屬此類用法(來源:中華書局版《讀史方輿紀要》卷首)。

兩義項均體現中國古代對土地管理的重視,兼具行政規劃與自然地理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疆理”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主要解釋:

1.劃分與治理

指對土地進行邊界劃分和地理管理。這一用法源自《詩經·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東其畝。”毛傳注:“疆,畫經界也;理,分地理也。”。例如《左傳·成公二年》提到“先王疆理天下”,即指通過規劃土地邊界來實現有效治理。

2.境界與界限

表示地理或行政區域的邊界。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疆理參差”即指界限劃分不清晰。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抽象概念的分界,如周素園在《貴州民黨痛史》中提到的行政區域“疆理一經确定”。

3.疆域或領土

指國家或政權的統治範圍。如《隋書》記載“并入疆理”,《元史》稱“疆理混一”,均指統一後的領土範圍。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左傳》《水經注》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襃禅暴疾鼈封差戾唱喚重仞鋤食出王丹浦仃伶斷決獨分兒獨完幡灑騛兔風姿跟屁精根熟冠屦貴王賤霸還音疆禺賤嗜郊迎頸部金門繡戶疾惡如雠豤祈口算愦悶老伯伯籬雀蛋色禮容龍門筆鸾形芒郎冒綳卯金刀眯盹兒嶷嶷槃薄盤樂飄零書劍菩薩心腸葡萄糖塹壕钤奴青陵粉蝶欽玩秋高氣和求取升绌申解失損悚慄擡價葦塘違心之論五州遐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