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柞宮的意思、五柞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柞宮的解釋

漢 離宮名。故址在今 陝西省 周至縣 東南。《漢書·武帝紀》:“二月,行幸 盩厔 五柞宮 。”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有五柞樹,因以名宮也。”《三輔黃圖·甘泉宮》:“ 五柞宮 , 漢 之離宮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柞宮是漢代著名的離宮,其名稱源于宮旁種植的五株柞樹(即栎樹)。該宮殿位于長安(今陝西西安)附近,因環境清幽、規模宏大而成為西漢帝王重要的遊獵與休憩場所,尤以漢武帝晚年在此逝世而聞名于史冊。

一、名稱由來與釋義

“五柞”指五株高大的柞樹。據《三輔黃圖》記載:“宮中有五柞樹,因以為名”。柞樹屬殼鬥科栎屬,木質堅硬,古代常用于建築與器具制作。以樹木命名宮殿,既體現其自然景觀特色,亦寄托長治久安之意。

二、曆史地位與功能

五柞宮始建于漢武帝時期,屬“上林苑”核心建築群之一,兼具政務處理與休養功能。《漢書·武帝紀》載,武帝晚年常居此宮,并于後元二年(前87年)“崩于五柞宮”。其地理位置靠近秦嶺北麓,兼具軍事防禦與避暑優勢,是漢代皇家園林建築的典型代表。

三、建築形制與文化意義

據考古研究與文獻推斷,五柞宮采用高台建築形式,主體殿宇環繞庭院布局,符合漢代“高台榭、美宮室”的營造風格。其命名融合自然崇拜與人文象征,柞樹在古代被視為社稷之木(《周禮》),五株之數亦暗合“五行”哲學,彰顯天人合一理念。

四、文獻記載與學術考辨

曆代典籍如《三輔黃圖》《西京雜記》均詳載其方位與轶事。現代學者依據《水經注》所記“長楊、五柞二宮相去八裡”及鄠縣(今西安鄠邑區)考古發現,推定其遺址位于終南山北麓渼陂湖一帶,印證了漢代離宮“因山就水”的營建智慧。


參考來源:

  1. 《三輔黃圖·卷三·甘泉宮》(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書·卷六·武帝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清華大學出版社)
  4. 劉慶柱《漢長安城遺址考古發現與研究》(考古學報)

網絡擴展解釋

五柞宮是西漢時期的重要離宮,其名稱及曆史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說明:

  1. 名稱由來
    因宮内有五株高大的柞樹(一說梧桐樹)而得名。這些樹木枝葉繁茂,樹蔭覆蓋數畝範圍,故稱“五柞宮”。

  2. 地理位置
    位于今陝西省周至縣東南部的集賢鎮(臨川寺附近),耿峪河流經其側,與長楊宮相距約八裡。

  3. 曆史沿革

    • 漢武帝時期在秦代興樂宮基礎上修建,作為遊獵駐跸之所。
    • 漢武帝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漢武帝巡幸五柞宮時病逝于此。
    • 唐代在遺址上重建為臨川寺,後世記載漸少,具體興衰不詳。
  4. 文獻記載
    見于漢張衡《西京賦》“掩長楊而聯五柞”、唐李白《大獵賦》“遊五柞兮瞰三危”等詩文,印證其曆史地位。

  5. 考古發現
    遺址曾出土雲紋瓦當等漢代建築構件,佐證其存在及規模。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漢書·武帝紀》及知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哀籥别舍操刀必割長安米貴澄練赤楊串親訪友垂教詞學兼茂科點脣頂換冬釀法隆寺負蝂改除绀珠告祢共承勾擔廣寒酤賣好模好樣蕙摟胡蔓草講肆嘉蔬絶唱舉止大方郎貓爛石略計巒岚埋窆滿拟茅绹麻纻名班旻宇密微微内逆敲金擊玉僑客栖遅輕清覃研塞關哨位折巾郭勝妙泰山其頽天變體取同案通汗吐芽僞言鹹同校曆小商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