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馀音。 晉 陸機 《招隱》詩:“哀音附靈波,頽響赴曾曲。” 晉 陸雲 《登台賦》:“頽響逝而迕物兮,傾冠舉而淩霄。”一本作“ 頽嚮 ”。
“頽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使用較少,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指“馀音”,即聲音漸漸消散時的殘留回響。該詞由“頽”(古同“頹”,有衰敗、下墜之意)與“響”(聲音)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逐漸消散的聲音”。
文學用例
使用特征
該詞釋義主要來自晉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注本獲取更權威解析。
《頽響》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音樂聲音或樂器的聲響低沉、樸實。
《頽響》的部首是「頁」和「彐」,總共有12個筆畫。
《頽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頽」的字形和「頹」類似,字首上有一個額外的「髟」部分,表示人頭發,而「響」的字形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頽響」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1. 樂團開始演奏,音樂的頽響在整個音樂廳中回蕩。
2. 整理老房子時,發現了一些古老樂器的頽響。
《頽響》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形成新的意思,例如:
- 頽響樂器(古代或低沉的樂器聲音)
- 悲鳴頽響(悲傷的聲音)
與《頽響》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 響亮
- 深沉
- 悠遠
與《頽響》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
- 輕柔
- 輕盈
- 明亮
以上是《頽響》這個詞的解釋,包括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