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連年,漢語成語,意指戰火或戰争連續多年不斷。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字面本義
“烽火”指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信號(白日放煙為“烽”,夜間舉火為“火”),“連年”意為連續多年。合指戰事警報連年不息,引申為戰争持續不斷的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引申義
比喻社會動蕩、沖突綿延不絕,常見于描寫長期戰亂的文學作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2016年。
曆史溯源
典出古代軍事防禦體系。如《漢書·匈奴傳》載:“烽火通于甘泉”,描述邊境烽火警報直達都城,後衍生為戰争代稱。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5年。
語義固化
唐宋詩詞中廣泛使用(如杜甫“烽火連三月”),至明清白話小說定型為四字成語,強調戰亂的持續性。
來源:袁賓《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典籍記載
《後漢書·西羌傳》:“兵連禍結,烽火連年”,實錄東漢與羌族軍事沖突的長期性。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現代文學
茅盾《子夜》:“在這烽火連年的時代,百姓流離失所”,反映民國軍閥混戰的社會現實。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茅盾全集》。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80年。
近義成語 | 反義成語 |
---|---|
兵連禍結(戰争與災禍接連發生) |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
幹戈不息(戰事不停) | 國泰民安(社會安定) |
來源:劉潔修《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商務印書館,1989年。 |
“烽火連年”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果需要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如、3、4等)。
誖缪遍緝冰媒壁鐘鉢頭波喳不審才峰裁撝草台班池座傳粉村範存奬錯壤得案凋瘠短計妨要風略高香隔硋閣樓毂擊蜾扁股災鴻均混充減少濟濟排排浄蕩蕩鹫翎舉賢使能舉止曠林吏房男德南柯夢内蒙古自治區披撥鵲靈日華儒冠掃泥米食口時樣衰榮洮沬鐵鉢頭油枉用心機威嚴瘟君五兵無撓先情崄塞斜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