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凡爾賽宮的意思、凡爾賽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凡爾賽宮的解釋

法國封建時代帝王的王宮。在巴黎市西南凡爾賽市。原為法國國王的獵莊,16世紀改為行宮,17世紀下半葉經改建和擴建,至18世紀形成現存規模。占地111萬平方米。由宮前大花園、宮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組成。形體對稱,軸線東西向。其宏大氣派和奢侈華麗,曾為當時歐洲王室所模仿。1837年起辟為法國國家曆史博物館。1919年,《凡爾賽和約》籤訂于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凡爾賽宮(法語:Château de Versailles)是法國曆史與建築藝術的标志性遺産,原為法國王室狩獵行宮,後由路易十四改造為皇家宮殿及政治中心。該建築群位于巴黎西南郊凡爾賽市,始建于17世紀,現為世界文化遺産。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凡爾賽”一詞源于地名音譯,專指這一宮殿建築群及其附屬園林。其核心含義包含三方面:

  1. 曆史政治象征:作為歐洲絕對君主制的象征,凡爾賽宮在1682至1789年間是法國王權統治的核心場所,見證了《凡爾賽和約》等重要曆史事件;
  2. 建築藝術典範:宮殿采用古典主義風格,鏡廳、戰争廳等廳堂以鍍金浮雕與巨型玻璃鏡裝飾,體現了巴洛克與古典主義的融合;
  3. 文化符號延伸:現代漢語中“凡爾賽”衍生出“低調炫耀”的戲谑語義,但這一網絡用語與宮殿本體無直接關聯,需結合語境區分。

權威文獻如《世界遺産名錄》評價其“展現了17-18世紀歐洲宮廷藝術與權力的巅峰”,法國政府官網則将其定義為“法蘭西曆史記憶的承載者”。園林部分占地800公頃,以幾何對稱的噴泉、雕塑和植物景觀著稱,代表法式園林的最高成就。

(參考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法國文化部官網、歐洲建築遺産年鑒)

網絡擴展解釋

凡爾賽宮(法文:Château de Versailles)是法國封建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宮殿之一,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地理位置與基本概況

凡爾賽宮位于法國巴黎西南郊的凡爾賽鎮,距巴黎市中心約18公裡。宮殿占地總面積約111萬平方米,包含宮殿建築群、大花園及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對稱式布局以東西軸線為中心。現為世界五大宮殿之一(與北京故宮、英國白金漢宮等并列),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二、曆史沿革

  1. 起源與擴建
    最初為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1624年建造),路易十四于1661年啟動大規模擴建工程,曆時20餘年形成現有規模,成為法國王室主要居所。
  2. 政治象征意義
    路易十四将宮廷遷至凡爾賽宮(1682年),通過奢華的宮廷生活與儀式強化君主集權,成為歐洲絕對王權的典範。
  3. 法國大革命後
    1789年路易十六被推翻,宮殿遭洗劫并廢棄,1833年修複為曆史博物館。

三、建築與藝術特色

  1. 建築風格
    以巴洛克風格為主,融合古典主義元素,采用對稱幾何設計,擁有2300個房間、67座樓梯及大量大理石雕塑。
  2. 内部裝飾
    以金箔、水晶吊燈、壁畫等奢華裝飾著稱,鏡廳(Galerie des Glaces)為代表,象征法國藝術與工藝巅峰。
  3. 園林景觀
    花園占地100萬平方米,包含噴泉、雕塑和人工運河,體現法國古典園林的秩序美學。

四、文化影響與現狀

凡爾賽宮不僅是歐洲宮廷建築的模闆,更成為法國曆史與文化的象征。如今作為博物館開放,年接待遊客超700萬人次,展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時期的宮廷生活與藝術收藏。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事件或建築細節,可參考法國官方檔案或相關學術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昂黛暗盤暴慢背筐徧舉兵谏不乏其人不落夾殘心苌弘化碧娼寮螭鬽魍魉持棊赤芍崇用觸豸翠軿促狹鬼蹈雍多寵飛錫福利負質規饬輥子菰蒲害獸核勘洪水橫流渾黃豁冥呼吸道緘保腳丫驚張繼親軍率逵市攬撈麗龜利疚臨邛滌器流溺忘反淪湮面計蟠螭紋破暈锵喤潛虧謙套哨馬生黴耍私情司守醍齊溫耎缿筩陷堅岘首瀉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