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污邪”。1.污穢邪6*惡。《荀子·君道》:“脩道之人,污邪之賊也。今使污邪之人論其怨賊而求其無偏,得乎哉!” 清 王晫 《今世說·夙惠》:“今此江有神,倘一涉污邪,緻幹神譴,葬於魚腹,即何日得復見父母乎?”
2.謂着了邪氣,神志失常。《醒世姻緣傳》第八一回:“罷,怪丫頭!污邪了胡説的甚麼!”
3.地勢低下的田。《史記·滑稽列傳》:“甌窶滿篝,污邪滿車。” 司馬貞 索隱引 司馬彪 曰:“污邪,下地田。” 宋 範成大 《雨後田舍書事》詩:“向來矜寡猶遺秉,此去污邪又滿車。” 清 孫枝蔚 《再生詩為汪長玉賦》:“為長貴身勞,何時耕污邪?”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汙邪漢語 快速查詢。
"汙邪"(wū xié)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地理概念 指低窪積水的田地,屬古代農業術語。此義項出自《史記·滑稽列傳》:"瓯窭滿篝,汙邪滿車",描述水澇窪地通過治理後豐收的景象。東漢學者鄭玄注《周禮》時,亦用此詞指代排水不良的澇田。
二、道德概念 引申為卑劣奸邪的人或行為,含強烈貶義。如清代朱彜尊《曝書亭集》中"誅汙邪以明法",即以法律懲處奸邪之徒。該用法在《荀子·非相》等典籍中可見類似表述,指違反倫理綱常的惡劣品性。
注:該詞現代多作"污邪",屬書面語用詞,日常口語中已較少使用。具體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紙質版)第5冊第765頁。
“汙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污穢邪惡
指道德或行為上的不潔與邪惡。例如《荀子·君道》中提到“污邪之賊”,強調污邪之人難以公正評判是非。清代王晫的《今世說·夙惠》中亦用此詞描述觸犯神靈的惡行,體現其道德貶義色彩。
低窪的田地
在農業語境中,“汙邪”可指地勢低窪的農田。這類土地因易積水,常需特殊耕作方式,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地理特征或農事環境。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古代訓诂文獻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阿爸闇愎百貨班駁豹裘陛長猜頭兒鬥然豆俎反傷豐城神物分移佛海附呈幹官感頌格術瞶禍玩災恒狀赫然合休宏通紅桐觜厚坤鞬腰桀黠絕長補短巨量橘奴吏課臨别陵轹窿穹嫩湯偏憐皮目牝咮鳴辰鉛黛樵擔七寶花欺詭企望啓移齊展展全美容可三白赦貸石牀水陽水裔死到臨頭土卵駝騁未時卧房俠腸詳死小楷稀絶